厦门环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助推城市市容环境蝶变
2024-10-26 12:37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环卫工人在清洗路面。 厦门海域实现常态化保洁全覆盖。 海沧区工人岗位技能比武道路保洁专项技能比赛。 厦门日报讯(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林时蔚) 本版图/市环卫中心 提供(除署名外) 垃圾分类工作连续24个季度位列全国前列、海漂垃圾治理成为全国典型经验案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入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优秀案例、市容洁净水平稳居全国一流、成为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 75年风雨兼程,75年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厦门市容环卫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从单一到综合,从经验到科学;从城区到农村,从陆地到海域,从平面到立体的发展变化,有力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垃圾露天堆放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厦门,虽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却是以脏乱差而闻名,被人们戏称为“美丽的脏厦门”。 当时,厦门城乡居民的垃圾就是往“垃圾壶”里堆放的。每天一到点,环卫工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收集工作。没有赶上点的居民的垃圾只好就随处乱丢了,街道两旁的电线杆下、绿地上常有垃圾包出现,走几步就可以见到。垃圾的处理也以露天堆放为主,甚至还会倾倒垃圾进入大海。 20世纪80年代,厦门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生活垃圾要采取焚烧、深埋或做基肥等进行分类处理,不要任其堆放或倾倒海域”。 20世纪90年代初,厦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卫行动。清洁楼、垃圾堆肥场等一批在当初较为先进的环卫设施先后建成投用,许多市民也自发加入创卫队伍,拿起自家扫把,从楼道扫到街道。1995年全国卫生检查的时候,厦门一跃登上了全国第一的宝座,1996年厦门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同年颁布《厦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为我市市容环卫提供法制保障。 1997年7月,厦门建成投用东孚寨后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进行垃圾处理,改变了原有的高温堆肥处理工艺。 2009年,后坑环卫综合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这是厦门首个现代化垃圾处理项目的投入使用。 此后,厦门又陆续建成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大件垃圾处理和可回收物再利用一体化的垃圾处理体系。 截至2024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8704吨/日,有效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从“一把扫帚” 到机械化智能化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厦门的环卫保洁主要靠人力,工具以“扫帚板车”等为主,较为原始。如今,漫步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不时有各种先进的环卫作业车映入眼帘——路面清扫车、高压清洗车、雾炮车、密封式垃圾分类运输车,甚至还有无人驾驶的清扫车。大批机械车辆的投入使用,极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环卫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也显著提升。 1978年,厦门环卫清扫保洁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到2023年底,达到6141万平方米。目前,厦门有各类环卫作业机械约3000台,机械化清扫率超85%。 厦门分期推进智慧环卫平台建设。其中,智慧环卫一期(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荣获中环协“2018年政府管理创新奖”。智慧环卫平台包括基地综合监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综合管理、市容环卫作业智慧考评等模块,有力促进了环卫业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 “小厕所,大文明”,厦门不断规范公厕管理,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营造温馨的用厕环境。目前,厦门共有1000多座公厕,分布在大街小巷,且均已在厕所入口公共部位安装免费厕纸,体现了城市的文明。 厦门市容环卫管理手段从“卫生靠检查”开始,发展到法治化治理、网格化管理、数字化监测、精细化服务。近年来,厦门市容洁净水平稳居全国一流,各相关网站评价“中国最干净城市”,厦门均榜上有名。 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向全国推广 厦门在全国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持续走在前列。2016年4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实施,提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五年目标和任务。2017年,厦门将垃圾分类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工作在厦门全市域、全领域铺开。 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9年底,力推全覆盖全普及(1.0版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迅速提升全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历经两年多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 第二阶段:2019年底-2021年5月,加强标准化管理(2.0版本)。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和标准,建立起“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2021年5月至今,聚焦“减量化”和“资源化”(3.0版本)。各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开展源头减量,探索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路径,提高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水平。以社区垃圾分类碳汇交易为起点建立厦门市“以绿色交易促进社区垃圾分类”新模式。 目前厦门已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超98%,分类准确率达85%,资源化利用率91%,无害化率100%。“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已成厦门市民“新时尚”。 2015年6月,厦门市成为国家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推进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在2020年底,超额完成了任务,通过国家验收。 在住建部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考评通报中,厦门市连续24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2021年,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和制度成果的调研报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23年,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入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边会优秀案例。 2024年8月,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厦门金安社区、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深入采访报道厦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海漂垃圾治理形成“厦门样本” 蔚蓝优美的海洋,不仅是厦门重要的颜值担当,而且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漂垃圾治理工作,1994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配备专业保洁设备,创新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 近年来,厦门相继出台《厦门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厦门市海漂垃圾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建立制度化责任落实机制。根据海湾区域特点,全市建立了专业化的海漂垃圾保洁队伍,不仅市级设有专业化的海上保洁队伍,各区还配备了海岸线保洁队伍,根据潮汐情况,每天两次收集处理辖区沿岸垃圾。实现厦门海域保洁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海漂垃圾打捞清理效率,厦门还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建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开展无人机航拍巡查、将岸线和船载视频监测、天气潮汐、船舶定位等信息进行融合等,健全信息化预报监管机制。 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将海漂垃圾治理“厦门样本”向全国推广。近年来,厦门市海漂垃圾分布密度持续保持全省最低。 2024年,中央媒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采访调研活动举行,厦门海漂垃圾治理等工作被广泛报道。 优秀一线环卫工人层出不穷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不论作业模式、作业范围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就是一代代厦门环卫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奉献精神。 近年来,厦门环卫行业持续强化党建引领,锐意改革创新,涌现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蔡月英等优秀一线环卫工人,厦门市环卫中心党总支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厦门市环境卫生中心荣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和“福建省工人先锋号”。 岁月镌刻光荣梦想,奋斗绘写壮美画卷。站在新的起点上,厦门环卫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勇于创新,着力推动市容环卫、垃圾分类等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环卫力量。 数据 光荣榜 2024年度“十佳城市美容师” 思明区:陈齐捷、严 辉 湖里区:杨绍菊、曾林添 集美区:王应龙 海沧区:蔡朱坤 同安区:陈思恒 翔安区:陈 阳 市环卫协会:周泉厦 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念克阳 2024年度“环卫管理先进工作者” 思明区:周顶平、张厚坚 湖里区:熊向晟、刘琼玲 集美区:詹志平 海沧区:刘 勇 同安区:陈志强 翔安区:洪小培 市环境卫生中心:李文林 市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王 斌 2024年度“优秀环卫职工” 思明区:许 梅、杨小青、陈富钦、蔡志炜、黄家福、潘志诚、熊平飞、姬保杰、柯永达、林莉莉 湖里区:周少芸、张卫冬、江月美、杨帆、何剑锋、龚汉兴、冯碧玮、陈雪梅、郑建周、陈和明 集美区:高清燕、章华立、肖璐鸿、吴启祺、曾华亮、黄雅婧、林琳 海沧区:郑慧蓉、王志云、张小进、林毅华、郭志文、林燕清 同安区:何顺言、曾耀武、刘建纬、江亚永、刘志钦、柯受良、李秋香 翔安区:蔡垚圣、陈玉胜、陈货、钱冬香、苏美蛾、刘乖 市环境卫生中心:黄超生、陈建权 市环卫协会:林锦洪、林小丕、苏启穗、陈秀英 市物业管理协会:吴国庆、余梅然、吴秀珠、卢榕生、王小蓉 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熊瑞文、欧祺达、刘永宝、林露涛、陈清辉 市政投资公司:吴远志 瑞科际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付湛民 市路桥管理有限公司:许增元 2024年度“垃圾分类优秀个人” 思明区:黄雅香、黄月容 湖里区:薛鹭萍、江意品 集美区:张静雅、胡火荣 海沧区:陶 涛、蔡亦辉 同安区:苏嘉能、林伟鹏 翔安区:郭垂愿、朱阿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