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路
2024-09-25 15:12:13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路,牵引着我们每个人走向远方,从故乡出发,抵达繁华的都市;而后,从都市返回,触摸故乡的根须。不论你功成名就,还是落魄窘境,故乡总是在召唤着你,故乡的路总是不离不弃,守候在故乡,静候你的归来。 我的故乡静卧在一脉大山之中,即使标注详实的地图也无法找寻到她的名字——庙子湾。我的祖祖辈辈在这里刨土挖山,原本贫瘠的小山村,在他们的辛勤耕作下,居然变得丰盈富饶。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淳朴善良的村民,但交通的闭塞曾像一根钢针直插他们的胸口。 我的祖父出生于1903年,历经战乱、贫寒、饥饿的他,第一个将家安置在了庙子湾。幼年的我,总见祖父手里不离拐杖。一天,趁家里无第三人,我放大胆子,向祖父刨根问底:“爷爷,您为什么总是拐杖不离手呢?”身体不适的祖父,在一杯热茶的氤氲中,开始讲述起他的拐杖故事…… 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从旧中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庙子湾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便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就是这条羊肠小道,一头牵着庙子湾,一头连着当地的小街。这条羊肠小道,每天记载着当地人来往匆忙的步伐,上学的、赶集的、干活的、下乡的……那个年代,庄稼人视土地为命根子,良田肥土是绝对不能以任何理由被占据的。因此,这条羊肠小道的一些路段只能倚悬崖而建。加之路窄坡陡,人行走在上面总是小心翼翼,倘若稍有不慎,便会栽下悬崖,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尤其有一段路,大约半公里长,修建在河沿上,当地人称其为“鬼门关”——极窄,只能容纳下一双并排的鞋子,一条大河从旁边奔涌而过。据说一位远方来此教书的老师,脚踩到稀泥滑到河里,再也未见其踪迹。至于掉下去的牲口,更是不计其数。每有人出门要经过这段“鬼门关”,家人总是再三叮嘱,要是有空闲必得亲自护送。 祖父一向谨小慎微,却也栽在了“鬼门关”。20世纪50年代,农村建立了集体伙食团。那天下午,天气像淘气的小孩,一会儿暴雨如注,一会儿晴空万里、作为生产小组长的祖父,见天空艳阳高照,就带着几位村民去公社领取粮食。几个男人挑着粮食经过“鬼门关”,方才晴朗的天空陡然下起暴雨,周围没有岩洞,也没有人家,祖父只好脱下衣服,罩着粮食前行。粮食没有被暴雨浸透,祖父却滑到河里,好在同行的乡邻眼疾手快,下河捞起了奄奄一息的祖父,但祖父的右脚却被乱石划出了一道很深的口子,留下了残疾。从此,一双拐杖与祖父形影不离。 祖父是在我12岁时去世的。弥留之际,病榻上的祖父嘴里含糊不清,我们只能依稀辨别出一个音——路。 是啊,因为路的狭窄和陡峭,祖父的小半生不能上坡干活,这场意外让他丧失了劳动能力。但通往外界的路,依然那么悠长、那么遥远…… 我的父亲是家中最小的儿子,自小备受家里人的宠爱,他是6个兄弟中读书最多,见识最广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我如梦初醒的故乡。父亲做了几十年的生产队会计后,凭着一手令人啧啧称赞的算盘手艺,被乡亲们选为乡人大代表。在大会小会上,父亲多次建议将故乡通往外界的那段“鬼门关”的稀泥土路铺上了青石板。 有了青石板路,“鬼门关”的恶名不再响亮。人来人往,清脆的石板路上,留下了许多欢悦的脚步声。“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标语赫然遍布于故乡的土坯房墙上,但响亮的口号离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故乡距离镇街的路依然悠长、依然遥远。二伯家的大哥,单身了二十几年,好不容易谈起了恋爱,感情却因为故乡不通公路而夭折。父亲和村里的干部为修路极力奔走,但因为资金问题,修建公路的事情只能无限延后。 故乡终于要修建公路了!对于压抑了数十年的乡亲们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乡亲们奔走相告。开工那天,平时寂静的故乡陡然出现了许多不认识的人。由于故乡的这段路不在规划之列,部分人力、物资需要村里自行解决。于是,全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亲当了一辈子的会计,他把每一个为修建公路捐款物出力的名字一一排列出来——这家出50天,那家让出自己的牛圈房……一条不足3公里的村级公路,修建了3年多才勉强完工。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修建的公路宽度不足,只能通过摩托车或者小轿车;没有铺垫碎石的公路,一到下雨天车辆就无法通行。县城里一个砖瓦厂的老板,看中我们村里的红石颜料,本想在我们村里修建一个红砖厂,一切准备妥当,就因为公路无法通行货车,只好作罢。失去了一次致富的良机,村里人的脸耷拉了很久。 2022年春天,一则喜讯在故乡传开。镇里从市里争取到一笔扶贫资金,决定把故乡的那段泥石路硬化。听说要硬化公路,村民们自告奋勇,愿意无偿出力,辅助建筑队施工。3个月时间,一条硬化的公路将故乡与外界相接。完工那天,在城里做事的村民开着自己的小车回乡,吃完晚饭之后,又开车返回城里的小家安歇。听闻稀泥土路已硬化,县城砖瓦厂的老板闻讯而来,一份与村民共建砖瓦厂的合同出现在村委会的桌上;外出务工多年的打工仔,纷纷返乡,说是故乡的交通方便了,选择就近务工,既省去了长途的奔波,又能就近照顾老人小孩;曾因故乡闭塞没有成家的男青年,也开始带回漂亮的新娘;听说城里一家幼儿园正在故乡考察,准备在故乡办一所分园,力争今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外创业的年轻人徐川,萌生回家创业的想法,计划在故乡搞原生态旅游,将美丽的故乡包装宣传,吸引远方的客人前来游玩,为了方便游客出入,他争取资金希望将故乡的那段路打造得更漂亮…… 75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故乡与外界的路变得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敞。我无法预计故乡未来道路的模样,但我坚信,故乡与外界的距离会越来越短。 (来源:集美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