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产城创新发展大会昨举行
2024-09-06 08:50:50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跨越“鸿沟” 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发展新质生产力,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鸿沟是重要课题。此次签约的7个产学研项目就瞄准这一痛点,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在位于翔安南部新城片区的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动科研成果中试、小批量生产,促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其中,中科厦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搭建。作为中国科学院在厦门的唯一直属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经过18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该研究所也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中国科学院的高端科技资源在厦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接下来,基地将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院企对接、科创服务以及组建基金等目标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厦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如果说原始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致力于实现‘从1到100’,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火炬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有很长的路要走,火炬集团将发挥国企的制度和资源优势,从要素保障、应用场景支持等多个维度,为入驻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优质服务,搭建好促进企业家与科学家共通共融的有效平台。 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中入驻,也将放大各自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人才汇聚。未来,在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创新基地这一创新高地上,一项项高校科技成果将从实验室走出,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为厦门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活水”浇灌 耐心资本与产业共成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此次大会上,总规模43.5亿元的7个基金项目签约落地,将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总规模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备受关注。该基金作为市级引导基金,由火炬集团旗下火炬创投和光大控股作为基金管理人,将发挥“四两拨千斤”撬动效应,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厦台渔业合作项目、海洋三所、集美大学、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等大院大所实验室的孵化项目,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我市海洋类科技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火炬集团在投在管的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旗下火炬创投作为省内最早、最成熟、最专业的相关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已助力39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不仅当好基金“大管家”,也要做好项目“服务生”。火炬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与投后服务水平,为创新型企业加油助跑,强化资本赋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谋“新”论“质” 院士专家分享前沿观点 签约活动后的主旨演讲环节,院士专家及企业界、投资界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洞察与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贺泓带来主旨演讲“打造自净城市 建设新质厦门”。他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国家科技前沿等方面分析了自净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并以人工强化臭氧直接分解技术和相关应用为例子,阐述了自净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它以创新为主导,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贺泓院士建议,厦门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绿色转型之路。 生物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近年来备受关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邵宗泽在“深海基因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中表示,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利用,将开辟生命科学与生物制造新赛道。他建议建立深海遗传资源市场化管理机制,围绕产业开发需求,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链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总经理马文扬结合大模型、智能体等最新科技热点,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并就“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长周期价值创造”分享观点。 聚焦前沿技术,碰撞思想火花。这也是火炬集团连续第三年邀请院士专家开讲,通过常态化举办科技交流活动,为厦门科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