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法商同行 护航发展
2024-09-06 08:39:32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 法商同行 护航发展 东南网9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林闻) “目前中心各项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预计在9月揭牌成立。”连日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仲裁促进中心(简称“仲裁促进中心”)发起人之一安寿志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工作。 这是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成果。“中心的建设初衷在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仲裁交流与合作,从而发出区域仲裁声音,增强仲裁话语权。”安寿志介绍。 落地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全球首个代表处、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创发布临时仲裁指南、出台全国法务区首个专项人才政策、全国首创专注于跨境企业及家族办公室发展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成立两年多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已引进各类法务、泛法务机构超900家,18家国内头部律所在厦门设立分支机构,片区已受理国际商事海事案件2300多件,标的额超190亿元,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为厦门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涉外法治保障?近日,记者走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采访。 先行先试 对接国际规则 安寿志是北京安杰世泽(厦门)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作为最早一批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的律师事务所,两年多来,安杰世泽从法务区建设的见证者到参与者,律所结合自身优势,从国际仲裁和国际法律服务领域建设切入,助力海丝中央法务区的法治建设和国际合作。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也增加了产生争议纠纷的风险。然而,在实际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又面临着仲裁需求与仲裁话语权的不匹配、仲裁法律法规制定各异、仲裁实践有所差异等问题。”安寿志告诉记者。 仲裁促进中心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运营主体,在厦门市政法委、海丝办、市司法局、厦门自贸委和有关机构的指导下,由中国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的知名仲裁专家、专业人士等共同发起建设,将从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和增强专业优势两个方面探索创新。 “更加灵活多元的国际仲裁领域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也为后续厦门参与规则制定积累经验。”安寿志表示。 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厦门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任务。厦门通过打造自贸先行区和思明示范区,两区互补叠加,在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对外开放大局中探路先行。 自成立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积极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先后设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厦门仲裁委被纳入最高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名录,构建了诉讼、仲裁、调解有效衔接的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机制。 2023年3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上丝路仲裁中心正式落地厦门。同年9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联合厦门自贸委、厦门市贸促会、厦门市律师协会发布了全国首部临时仲裁指南《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简称《指南》),这是国内首部关于临时仲裁如何开展的实践指引。今年4月,相关专项政策出台,对临时仲裁服务最高给予20万元补助,探索临时仲裁服务“零”费用,大大降低企业来厦仲裁成本。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虎表示,《指南》推动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理念先进、接轨国际、规范灵活的临时仲裁实践,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涉外海事商事争端解决“福建(厦门)模式”,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临时仲裁实践提供借鉴,促进临时仲裁在我国的发展。 “发挥诉讼、调解、仲裁多元争议解决的作用和优势,是建设一站式平台的关键所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说。 越来越多接轨国际的探索在这里迈出步子。聚焦提升我国涉外审判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于今年4月推出中英文版协议管辖示范条款,为国际商事主体在签订协议时选择厦门国际商事法庭管辖提供示范和指引;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涉外海事案件专门审判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入驻法务区后,打破了涉外案件由各庭室分散受理的传统模式,发挥审判资源集约优势,有效破解审理周期长、裁判尺度不统一等影响涉外海事案件质效的瓶颈难题,已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余家中外主体提供普惠平等、高效优质的海事司法服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