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厦门学子惊艳全国大赛
2024-08-22 09:57:36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第三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1金3银 四名中学生闪耀赛场 厦门晚报讯(记者 郭文娟)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昨天在广州闭幕。福建代表队获得4金14银1铜,其中,厦门获得1金3银。 在此次竞赛,厦门一中获1金2银,其中,王一扬获金牌,吴仕铭、姚牧语获银牌;另一枚银牌由双十中学曾佑民摘得。这四名获奖学生均是新高三学生。 本届竞赛规模创历届之最,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队的577名队员参赛,共产生金牌获得者150名,银牌260名,铜牌167名。竞赛涵盖植物、动物、细胞、分子与生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着重考察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赛事题型也在不断创新,与国际接轨。 要从这项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厦门一中生物竞赛教练郭凌奇介绍,各地政策不同,外地有些城市的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学竞赛知识,而厦门学生则是从高一年才开始参加竞赛学习,并且是在兼顾课内学业的前提下。 “我们基本是零敲碎打,每周只利用两小时自习课和周末半天时间开展竞赛学习。”郭凌奇说,生物竞赛是没有考纲的,无论是考题深度还是广度,都对参赛学生有很高的要求。竞赛生至少要学13门高校课程,知识储备要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平。 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在短时内学完这些内容?郭凌奇说,一道难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啃书可能得花三四个小时。“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老师先下功夫,尽量通过半小时的授课把知识点讲透,以此来提高效率。” 据了解,参加竞赛的学生都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付出也比别人更多。这次厦门一中3名参赛学生从6月2日进入省队开始,每天基本保持10-12小时的学习。 竞赛学习的经历,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钻研、毅力等学习品质,这也有助于他们今后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从近年来高校强基计划选拔来看,有学科竞赛获奖成绩的学生往往容易获得青睐。 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 多项大奖 好声音征服观众 厦门晚报讯(记者 龚小莞)“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 ——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日前圆满落幕,厦门摘得多项大奖:厦门六中博雅合唱团获评少年组最佳展演合唱团,厦门市鹭岛少年合唱团获评少年组优秀展演合唱团;占蓉潇、苏晶获得优秀指挥奖(此奖项全国只有10人获奖)。 此次展演共有来自全国的40支合唱团、2000余名青少年在郑州同台竞技,为观众呈现了8场高水平的合唱展演,包含混声、男声、女声、童声等。展演设青年组、少年组两个组别。 厦门六中博雅合唱团团员均由热爱合唱的在校生组成,广泛涉猎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近年来,这个合唱团在文旅部、教育部、省文旅厅、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举办的各项赛事中成绩斐然。如2022年获福建省第八届合唱艺术节童声组冠军,2022年代表福建省首次获得文旅部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2023年获福建省第十届百花奖最高荣誉奖。 厦门市鹭岛少年合唱团2020年建团,团员为就读于全市各校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 中国音乐“小金钟”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活动品牌,涵盖钢琴、电子键盘、琵琶、古筝、二胡、声乐等多个门类,也成为美育教育的载体与音乐教育的“风向标”。中国音乐小金钟合唱展演是当前全国青少年合唱专业、权威、规范的品牌活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