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厦门领跑全国的“绿色密码”
2024-08-14 09:27:07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探寻厦门领跑全国的“绿色密码”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湖里金安社区、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 调研采访团参观国际航运科创中心。(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 见习记者 陈钰滢)垃圾分类有哪些金点子、高科技?获得全国绿色低碳典型(园区类)案例的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绿色低碳密码?昨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和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探寻垃圾分类“厦门模式”持续领跑全国的密码;深入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采访厦门打造国内领先的“能源自平衡零碳园区”的典型案例。 连日来,20多家中央和省属新闻媒体的60多名记者,一路采访调研、一路总结经验,在各平台多角度展现厦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不少时隔多年再访厦门的记者感慨,如今的厦门,真正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垃圾分类既有金点子也有高科技 “今天下午我们有‘红桶行动’,专门回收有害垃圾。家里的废灯泡、过期药品等,都可以拿来回收哦……”穿着红马甲、带着扩音器,“环保达人邹奶奶”——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邹世恒笑眯眯地招呼着。 昨日上午,走进金安社区没多久,记者们就感叹:这里藏着好多垃圾分类的“金点子”。 “厨余垃圾不仅可就地处理,还能通过‘丢垃圾’获得积分和奖品?”在金安社区垃圾分类公益馆内,听完市环境卫生中心主任黄伟林的介绍,正当记者们惊讶时,居民吴长青抱着一箱可回收垃圾走了进来。 “这是我从家里整理出来的旧衣服、纸箱板和矿泉水瓶,你们看,扫码就能得到积分奖励。”吴长青拿出手机,扫码登录环保账户,将这箱可回收垃圾放在连接了智能物联系统的自动感应秤称重后,显示重4.29公斤。“1公斤回收物可获得0.7元环保积分和0.1元公益基金,积分可用于兑换公益刮刮乐和日用品等,公益基金则将作为社区的慈善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居民和小区治理。”黄伟林说,通过这种奖励机制,不仅鼓励居民自觉履行垃圾分类和正确投放,还增加了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据介绍,目前,厦门已探索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超98%,准确率达85%。自2018年住建部开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以来,厦门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2021年,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分别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和制度成果的调研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国领先之后,厦门再次刷新生活垃圾资源化创新利用的进度条——2022年12月30日,我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在厦门正式投运。昨日,走进这个汇聚了光谱识别、AI识别等高科技的分拣中心,记者们感叹: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低值可回收物,不仅可以“有家可归”,还能“变废为宝”! “一次性餐盒、牛奶盒、快递包装膜……都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它们是生活中具有一定循环利用价值的回收物,可由于加工价值低,企业缺乏回收动力。但在分拣中心,它们经过清洁、分拣,将成为生产原料,是许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江凤凤介绍道,居民投放的低值可回收物经过转运,运送至分拣中心,卸料后喷雾消杀备用。随后,低值可回收物经过破袋、筛分处理,进入智能化分选平台,依靠光谱识别和AI技术,实现自动化分拣。它们的未来,是布料、购物袋、环保再生纸……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它们被循环利用后的身影,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心已累计回收处理低值可回收物24735吨,助力减排4.1万吨二氧化碳,节约2.5万吨石油,不仅实现了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规模化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容管理处处长谢毅强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