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台青杨于萱跨越海峡投入乡村振兴 扎根集美圆创业梦

2024-08-08 12:04:35  作者: 冯立东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用行动让台青看到大陆的美好和机遇

——厦门台青杨于萱跨越海峡投入乡村振兴,扎根集美圆创业梦

在集美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来自台湾的“新厦门人”,她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她,就是厦门闲闲文创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杨于萱。

杨于萱参与筹备举办漳浦石榴镇填鸭文化节,展示文创产品。

缘起:从讲台到田野 以行动见证梦想

杨于萱的故事,要从学生的一句质疑说起。在台湾联合大学担任文学教师的日子里,她带着学生一边教书,一边做社区规划,每年寒暑假还会带学生来到厦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每当她向学生介绍大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机遇时,总有个别学生质疑:“老师,您自己都不在大陆工作,凭什么这样说呢?”

为了给台湾学生一个最真实的答案,也为了验证自己心中的那份向往,2019年,杨于萱毅然踏进厦门,成为海沧区过坂社区的一名社区营造员。这一步,对她而言,是跨越海峡的勇敢一跃,也是她乡村振兴梦想的起点。

在过坂社区,杨于萱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底蕴,不断推出新的项目,乡村创意民宿、农家咖啡庭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就是想亲身实践给学生看,这里确实像我推介的那样,市场大,机会多!”杨于萱笑着说。

创业:从无到有 以文创点亮乡村

在过坂社区的成功实践,让杨于萱更加坚定了在大陆发展的信心。她觉得,做乡村振兴,必须有特色产业的支持。经过多方考察,2022年,她在集美区创办了厦门闲闲文创有限公司,并入驻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在基地协助下,她从集美区领到了租房及办公场地补贴;在基地指导下,她获得了集美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启动扶持资金;无论是不明白的生活问题,还是不了解的相关政策,都可以从基地得到满意的答复……

“在集美扎根发展,没了后顾之忧,心里特别踏实,公司业绩也越来越好。”杨于萱说,入驻基地后,公司接了不少单子,涉及特色产品文创包装设计,营地、民宿运营规划,以及村庄整体规划等,业务还拓展到了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

除了沉下心来做好文创设计,杨于萱还耐心倾听村民的需求和意见,将他们的智慧和创意融入到设计方案中,让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度和故事。“她思路开阔,设计理念环保、时尚,有很多两岸融合的元素,发挥我们各自的优势。”公司大陆合伙人王志强介绍。

杨于萱(右一)和同事在参与设计的后坑文化创意墙边合影。

融合:以心交心 搭建两岸友谊之桥

在杨于萱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搭建一座连接两岸青年的友谊之桥。她深知,只有让更多的台湾青年走进大陆、了解大陆,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岸的融合发展。因此,她经常向身边的朋友、亲戚介绍大陆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来厦门创业就业。遇到有困难的,她会帮助他们联系公司注册、身份证办理、政策优惠申请等。在她的努力下,有的亲友开了公司,有的进了企业,有的当了老师,近几年来,经杨于萱介绍来厦门创业或就业的达到70多人。

在公司里,杨于萱聘用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的比例是1:1,他们相互配合,关系融洽,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除了运营公司,杨于萱还在集美学村开了一家饮品店,销售仙草茶、冬瓜茶、黑糖鲜奶茶等台湾特色产品。杨于萱开这家小店不为挣钱,而是为了给台湾学生开辟一个了解当地情况的小窗口。这家小店的店员都是台湾学生,多的时候四个人,少的时候就一个人,可以长期就业,也可以打假期工,开学时再回去读书。

“这是台湾的一个理念,要认识人,了解当地情况,掌握市场机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当地从事服务业。”杨于萱说,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学到经营管理的知识,还能结识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人脉。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已经培养了4个店长,他们后来单独选址自己开设了新店。

杨于萱深知,两岸的融合不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民众文化和心灵的交流。因此,她积极参与各种两岸交流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台湾青年传递正能量和信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美好和机遇,从而投身到两岸融合发展的事业中来。(文/记者 冯立东 图/受访者 提供  来源:集美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