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厦门同安区落幕
2024-07-16 15:20:47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聆听窗外声音 让孩子看到更宏大的世界 2024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同安区圆满落幕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郑素描 刘佳 韩超)昨日,2024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同安区圆满落幕。这场教育盛会,汇聚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专家、新教育实验区地方政府和教育局负责人、新教育实验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等,共话新教育实验的实践探索,线上直播累计吸引85万人次观看。 新教育实验,是一场民间教育改革行动,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每年围绕一个行动主题开展实验研究,今年的主题是“聆听窗外声音”。 目前,全国有200多个区域、9000多所学校、900多万名师生参与新教育实验,造就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作为全国最早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区域之一,同安区经过20多年探索,涌现出21所新教育实验校,数量为全市最多,堪称厦门新教育实验主阵地。 打开未来之窗 发布新教育年度报告 “打开教室的门窗,让生活的声音回荡校园,让师生的耳朵倾听整个世界……”大会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长许新海发布2024新教育年度报告《回归生活世界——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的理论与实践》,并宣读新教育实验厦门宣言。 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聆听窗外声音”的价值与意义、原则与方法,并号召新教育人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拓展和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师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陶冶人格,形成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忠玲介绍,“聆听窗外声音”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他说,希望新教育能让孩子们打开自然之窗、打开社会之窗、打开历史之窗、打开家庭之窗、打开阅读之窗、打开未来之窗,“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关门办学’的问题,打破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让‘新儿童’看到更宏大的世界”。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以工作坊形式,围绕学校系统变革、科学教育、校家社共育等9个话题开展研讨。此外,前往同安区9所新教育实验校以及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实地感受同安区新教育面貌。 解读鲜活案例 打造新教育实验同安样本 在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各学校的7位教育人分别围绕教育实践案例作交流分享,来自厦漳泉地区新教育实验校的老师、学生、家长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讲述了8个“教育生命叙事”,展示各地各学校的新教育实验成果。 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把孩子们的国家发明专利端上舞台,以实例印证“新科创”课程探索成果;厦门市竹坝学校讲述“打着排球去远方”的故事,见证“山里娃”打上国赛,把体育办学做到极致;由一群热心家长组建的新教育萤火虫厦门站,以亲子共读为引领,总结出一套家校共育教材……活动上,一个个鲜活的同安新教育实验案例得到与会代表关注。 “新教育实验近年来已经在同安区生根开花结果。”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指出,同安教育牵手新教育以来,全方位改变区域教育生态,打造了全力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同安样本。 如今,同安区是厦门新教育实验最火热的实践地。2010年,位于同安的厦门市梧侣学校成为全市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2021年,全国第一所与新教育实验合作办学,并正式以新教育命名的公办学校“厦门市新教育学校”在同安开办;同年,“厦漳泉新教育联盟”在同安成立,积极探索区域协同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新范式。 “今天的教育正朝着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安教育人也不甘落后,以谦卑之心聆听窗外的声音。”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期盼新教育实验为同安教育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带来更多对未来的思考和启发。 声音 把新教育变成 情不自禁的生活方式 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同安的新教育实验很真实、有效果,我接触了很多当地老师,他们真心觉得新教育实验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职业,改变了师生的精神状态。其实,新教育实验最核心的就是改变教师,让教师喜欢教育、热爱教育,不是被要求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只有把新教育变成我们情不自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才真正落实了。 如果新教育做得好 成绩自然就来了 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教师赵兴乐: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聆听窗外声音”,会让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更高。在学校内的图书馆、楼道、班级,随处可见书籍;每年组织研学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去大自然里面走一走;很多家长成为“新父母”,他们会带着孩子去看看祖国山河,把书里学的和现实里的做融合……这些都是聆听窗外声音。我总是认为,如果新教育做得好,成绩,我们不去求它,它自然就来了。 从知识的默背 转向知识的运用 厦门市西湖学校教务科主任蒋为楫:西湖学校去年加入新教育实验,让我们这个办学才两年的新学校,在片区有了比较高的声誉。我们原本更关注孩子对基础知识的默背、记忆,后来把目光转向知识的运用,让孩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孩子们更主动思考、更主动运用知识,慢慢有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我感受到的最大改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