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厦门市垃圾分类学院举办培训班

2024-06-26 08:57:00  作者: 柯笛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加强薄弱点位巡查 在社区设置红黑榜

厦门市垃圾分类学院举办培训班,通过案例教学探寻“垃分”新举措

2024年度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知识培训班开班。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柯笛 通讯员 林时蔚6月25日,厦门市垃圾分类学院举办2024年度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知识培训。与往年相比,今年宣传覆盖面更广,培训对象更精准,内容更有针对性,通过凝聚各方共识,共同探寻厦门垃圾分类创新对策。

从国内国际先进垃圾分类管理经验解读,到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以及环卫和生活垃圾管理典型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和讲师,以及一线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围绕垃圾分类的创新工作方法和基层实践进行深入探讨,面向不同对象精准施教,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知识培训以及经验分享交流。

本次培训由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参训对象包括市垃分办成员单位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以及各区垃分办、各街(镇)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等,旨在提升厦门各行业各基层单位在垃圾分类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多措并举创新引领 探索垃圾分类碳减排方法

今年1月18日,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在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成功落地,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这一成果带来了什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志隆的讲解,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聚焦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与准确投放行为,围绕居民社区在实施生活垃圾四分类行为后所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核算,厦门垃圾分类通过碳减排创新举措,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他介绍,本次碳减排量交易所得还投入金安社区环保行动,鼓励居民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厦门逐步推行的“撤桶并点”模式,不仅减少了生活垃圾在桶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也极大地缩短了垃圾收集距离,碳排放明显减少;精细化分类以来,从分类、收集、运输到处理利用,1吨低值可回收物可以减少碳排放约820千克,1吨厨余垃圾可以减少碳排放约5千克……也就是说,分类准确率越高,资源分出率越高,碳减排量越大,这正是垃圾分类成效的直观体现。

课上对一系列垃圾分类与碳减排的创新举措进行深入剖析,在来自各级垃圾分类行业主管部门的学员中引发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如何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创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工作方法,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重点剖析实战案例 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可借鉴

“开始做垃圾分类工作以后,我瘦了6公斤。想要减肥,可以跟我一起来做垃圾分类。”省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讲师、海沧区温厝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肖小兰的一番话,让全体学员会心一笑。在场参与培训的有来自各区和各街(镇)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肖小兰有汗有泪有笑的基层垃圾分类工作经历,让大家感同身受。

2019年,利用3个月时间走进1300户居民家中宣传;2020年,将24个垃圾投放点合并为13个垃圾亭;深入实际摸排,建立多方协作常态化管理机制,党员带头上阵,和垃圾分类督导员并肩作战,开展桶边督导与入户宣传工作,加强分类薄弱点位的巡查指导;在社区设置红黑榜,点赞准确投放行为,对不文明乱投放行为进行适度曝光,让身边人的正能量鼓舞更多人……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围绕一个个实战案例,肖小兰和培训学员们分享了所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典型经验,在交流中共同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执行垃圾分类工作举措。“群众认可的路才是长远的。”肖小兰的结语,学员们纷纷鼓掌认同。

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希望学员们能够掌握更多创新方法和实战技巧,为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支持,为各级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期待学员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推动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