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毒品问题融合共治的厦门样板
2024-06-26 08:56:46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爱心帮扶与社会服务融合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戒治”的动力变革 去年9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MOU)部长级会议上,曾两度入选“全国禁毒社工师资库”的厦门人高碧华再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当天,她作为全国唯一的禁毒社工代表,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参与社会化禁毒工作的感受。 然而,在厦门,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湖里区“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的发起人、带头人。 2005年,在湖里江头街道从事综治工作的高碧华,开始接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面对陌生外力的帮扶帮教,他们第一本能反应就是抗拒。” 高碧华说,“禁毒妈妈”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数年前,街道居民阿江(化名)染上毒品,还把家里财产挥霍一空,被母亲送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此后的大半年,室友们不时会有家人来探望,但阿江的母亲再没来过。阿江一度觉得,连家人都抛弃自己,人生完全没有了意义。 高碧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带着“禁毒妈妈”志愿者,一起到戒毒所看望阿江,带来毛巾、洗发水和沐浴露等生活用品,还帮阿江在戒毒所的食堂卡里充了钱。“我们刚开始接触他时,他很排斥,不是扭头就走,就是一言不发,后来有一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谢谢高姐,谢谢你们’,我就知道,他已经接纳了我们。”高碧华说。 从此以后,阿江渐渐“活”了过来,还主动把“禁毒妈妈”们送来的沐浴露、洗发水等生活用品分享给了其他室友。成功戒毒后,阿江从一家小餐饮店做起,后来成为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 以母爱作“舟”,以真心为“桨”。 截至目前,“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共开展禁毒宣传活动400余场,年均帮教100余人次,还被国家禁毒办评为“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成了名副其实的戒毒康复“摆渡人”。 王光锋说:“只有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终生戒毒,才能拔除‘毒根’。” 带着这份根源整治的初心,市禁毒办还牵头制定全省首部禁毒社会工作地方标准,全面规范从业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戒毒社工资质要求、发展路径,铺展了一幅幅社区戒毒康复的和美新画卷—— 回望鹭江两岸,社区戒毒康复工程全面启动,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在全市45个镇街100%建成标准化社区戒毒康复管理站,研发应用e治理吸毒人员智慧管控平台,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全市吸毒人员连续三年零漏管、零脱失、零肇事肇祸。 走过街头巷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站不断延伸,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自助服药,日均维持治疗70余人,创新身患疾病、心理异常、亲情缺失等5类戒毒人员分类施治模式,经验做法获司法部推广。 踏遍商圈社区,戒毒关爱行动走深走实,全面推广“禁毒妈妈”志愿服务机制,组建市级层面的戒毒“关爱帮帮团”,擦亮“回归工作坊”等帮扶品牌,依托厦门百姓App实时调动3063名禁毒专干、社工、志愿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守护绿色无毒净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