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厦门:一张蓝图引领特区立潮头

2024-06-14 08:59:52  作者: 詹文 张珺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发展之道

高素质与高颜值的双向奔赴

一座城市,以怎样的视角,解读自身价值和成长逻辑,决定了这座城市的高度和未来。

看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之道”,要看“经济产值”和“品质价值”两个维度。

从数据,最容易看“经济产值”。

1985年到2023年,厦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1%、16.6%、12.4%和17.5%。

2023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全市财政总收入比1985年增长149.6倍和460.9倍,GDP从1985年18.36亿元,增长到2023年8066.49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从1985年的14.7:50.2:35.0调整为2023年的0.3:35.6:64.1。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2%。

数据背后,是厦门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努力。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用高技术改造整个传统技术产业”,如今的厦门正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平板显示、机械装备、金融服务等10个重点发展产业超千亿元规模,商贸物流产业集群超万亿元规模,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从1993年认定第一批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到202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2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8家企业登上2023年中国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看“品质价值”,要走上这座城市的街头。

厦门很美,城区在海的怀里,花红树绿,景与城互相偎依、俯仰生姿。

厦门之美,美在蓬勃产业、美在营商环境,美在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志愿者,美在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文明底色,美在公共服务满意度稳居全国前列的舒心便利,美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美在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颜值与品质共生共荣,是厦门统筹兼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同步发展的生动注脚。

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日子,成为这座城市检验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如今的厦门,气象万千,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4.75亿元GDP,人均GDP达到国际通用的发达经济体标准。

一条“环东浪漫线”,串联起人们的衣、食、住、行、娱、购,实现“滩涂蝶变”。“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让“穷山沟”变成“桃花源”,让“过客”留下变“住客”,激活产业动能,实现富民强村。

城市规划建设,坚持把山边、海边、湖边、水边等最好的公共空间留给人民。全市财政一般预算70%以上投入民生保障,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为保护白鹭专门保留一座岛,全市近六成陆域面积被划入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开创先河,能源资源利用率、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本。

30多年来,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涵,带着厦门广大干部群众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步步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性花园城市”的目标从蓝图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时,盛赞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高素质与高颜值,在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共同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故事,散发着中国梦的魅力。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厦门实现了历史性、根本性、全方位跨越。

岁月长河不息,时代答卷常新。

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团结带领数百万鹭岛儿女,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勇拼搏的强大动力,锚定民族复兴伟业,紧盯“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1  2  3  4  5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