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集美青山绿水间 体验一把“向往的生活”
2024-05-30 09:28:41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村企联动 以点带面助推共同富裕 溪中流水潺潺,岸上郁郁葱葱,随手一拍都是自带“滤镜”的美景……不久前,一组油菜花田的照片频频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和油菜花田同时抓住人心的,还有全长4.8公里的“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景观动线,这条动线覆盖溪西村、顶许村、东辉村、李林村等4个示范村,上接田李溪、东李溪,下连后溪溪到杏林湾水库,满足周边2.5万名居民出行和休闲需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开展乡村旅游和生态研学。漫步其中,人们都忍不住感慨:“集美真‘水’(闽南语‘美丽’的意思)!” “这片油菜花田原为杂草灌木丛地,去年12月进行改造复耕后开始播种油菜花。本次油菜花花期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目前,油菜花田花期已结束,我们会在这片区域种上向日葵,不久后又将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农业打卡地。”厦门市集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前,灌口镇李林村已完成正本清源工程和集镇试点建设,深化创建“美丽庭院”,推进建设“绿盈乡村”,重点围绕形成优质产业聚集、推进村企联动共赢、落实耕地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打造政府“农”字政策落实的有力抓手。 最近几天,李林村“湖畔庭院”休闲农庄的老板杜秀娟正在进行着正式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永健也与她多次沟通,商量周边场地的布置和承接游客的细节。“过去,李林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租金和传统农业,只有因势利导的转型,才能‘自我造血’,更有出路。”周永健表示,通过到杭州学习“强村公司”等模式后,村“两委”从村民本身和村集体利益出发,“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支持村民打造“美丽庭院”,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在承接市民游客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也可以为本村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双赢。 这是集美区探索“村集体+国企+合作社”共同建设美丽田园模式的缩影。集美区委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嫁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招商,有效助推集生态宜居、田园风光、文旅休闲于一体的精品示范村的打造。 饱满诱人的当季水果蔬菜离开田间地头,被“下乡”的客人们带回千家万户;零散闲置的村集体用地,在开创先河式的一次性打包开发后,被建成厂房、商场或写字楼,为乡村振兴拓展新空间……一件件可触可感的民生实事,换来了村民们的笑靥。 搭建平台 “新村民”大显身手 每到周末,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城内社热闹非凡,来自周边地区的一拨又一拨游客来到这里,细细品味这个闽台文化浓厚的特色村落。 后溪村是全国文明示范村,坐落于其中的城内社拥有对台交流基地“闽台小镇”、对台民间信仰点霞城城隍庙等丰富的对台资源,闽南文化底蕴深厚,两岸共创历史由来已久且成绩显著。近几年来,说到城内社,很难绕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来自台湾的一群年轻人,以城内社为实践基地,带领两岸青年走进乡村,开展文旅融合、空间改造等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向两岸青年传播城内社的风俗、村史和美食。 “你应该想象不出我们眼前这座小院以前的模样。”如果不是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负责人吴炳璋拿出对比照片,记者很难将眼前清新文艺的布局风格与过去村里闲置房屋的旧貌放在一起。2022年,在台湾青年团队的精心打造下,这座庭院摇身一变,有了新的身份:两岸大学生乡建乡创实训实践基地。 吴炳璋来自台湾台南,2018年来到厦门创业开了5家早午餐店,却又因疫情悉数关门。机缘巧合,他加入了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正是这次集美相遇,吴炳璋在厦门创业的视角转换到了乡村振兴领域。在城内社的这三四年间,台湾青年团队一起用新媒体方式挖掘城内的“村风”“村史”“村食”“村歌”,与“乡音、乡礼、乡趣、乡厨、乡食”为主题的农旅路线理念相辅相成、不谋而合。镜头下,他们跟着村里的阿嬷学做红龟粿;记录着这里的人文历史与传统民俗——霞城城隍庙、非遗传承项目五祖拳、宋江阵……城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让他们感受到了同根同源的牵挂,而他们的《城内之歌》也因此在四方唱响。 “两岸青年以文化为纽带,让许多文创创意在城内社落地,大大丰富了后溪村的旅游资源。”在后溪镇后溪村党委副书记黄宇星看来,让后溪村城内社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两岸青年齐心协力,用文创点缀村落。 以文创促进旅游发展,是集美区借力两岸青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举措之一。坐拥两个台商投资区的集美区,辖内台企多、台商多、台青多。近年来,集美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两岸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全力打造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引导两岸青年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近年来,集美区更是通过与两岸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懂技术、懂管理、懂营销的台湾高素质人才加入“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乡村振兴顾问团”,带领更多两岸青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乡村产业培育、文旅文创等乡建乡创项目建设,已陆续实施了“村智计划”“村young计划”“村浪计划”等台湾青年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两岸青年的思想碰撞下,众多两岸青年人的智慧与情感,在集美农村的广阔天地结下硕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