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正文
分享到:

第十九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举办 助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更深更实

2024-05-26 12:08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第十九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作为第十六届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在厦门率先举办,现场热闹非凡。截至 2023年,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已连续举办十八届,累计组织2240余家次厦门及周边重点企业参会,吸引约6000人次台湾人才对接。

“第十九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作为第十六届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在厦门率先举办,现场热闹非凡。

在厦工作生活的台湾嘉宾上台讲述自己的经历。

厦门银行、中国联通等多家机构的企业代表,到场提供“一对一”咨询解答服务。

台湾人才正在和企业沟通岗位详情。

对接会现场人声鼎沸,台湾人才积极询问企业信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图/记者 卢剑豪)昨日,“第十九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台湾专才和青年们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们诚挚邀请台湾人才选择厦门、加入厦门,从这片沃土扬帆起航!”活动现场,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昱表示,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到今年已成功举办十九届,海峡两岸互学互鉴,加深了相互理解,增进了互信认同,两岸同胞越走越亲,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更深更实。

自 2006 年起,厦门推出首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成为大陆首个直接面向台湾人才举办的面对面的人才交流盛会,受到广泛关注。2016年,对接会正式纳入国台办“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活动以“构筑双向互动平台,促进两岸人才交流”为宗旨,每年在厦门举办专门针对台湾地区专业人才供需见面、双向直洽的人才交流活动,全力打造两岸人才交流的“前沿”平台,帮助台湾青年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与台湾同胞共享高质量发展机遇,为两岸交流注入活力。

截至 2023年,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已连续举办十八届,累计组织2240余家次厦门及周边重点企业参会,吸引约6000人次台湾人才对接。

招聘现场诚意十足

招聘岗位平均薪资达万元以上

对接会刚开始,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曾彩云桌上已经收到了不少求职的简历。她告诉记者,这次他们主要招聘研发类、销售类、电气类的工程师,因为公司有很多涉及台湾的业务,所以希望能招聘一些台湾人才,与台湾地区进行业务交流,“希望今天能找到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台湾人才。”

在厦门航空的摊位上,不少人驻足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牟先生告诉记者,台湾地区乘务员语言能力相对较好,除了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还普遍会讲闽南话。近20000元的薪酬,也让厦门航空的岗位颇具吸引力。据统计,本次招聘岗位平均薪资达万元以上,最高月薪3.8万元,诚意十足,受到台湾人才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台湾人才能更好地抓住来厦发展机遇,主办方精心筛选了5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现场对接,提供全职和实习职位150余个,需求1600余人。从行业来看,半导体/集成电路、贸易/进出口、互联网、建筑工程、教育培训、医药医疗需求相对集中,此外还涉及新能源、交通运输、金融投资、酒店旅游等相关行业;从岗位看,用人单位对专任教师、工程师、设计研发、医护、财务运营等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用人单位还带来了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岗位需求。

台湾青年专程前来

“有信心在厦门立足深耕扎根”

今年,对接会共吸引280余名台湾专业人才参与,台湾青年占比约8成,比去年高1成,其中包括从台湾(金门)专程而来,以及在大陆就读、工作的台籍学生和专业人才等,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台湾人才对接活动。

“我2012年就在中国人民大学念法学硕士,和大陆交流非常密切,但因为家庭原因毕业之后回到台湾,如果能有合作机会,我还是希望回来大陆工作,我学的是民商法,大陆有很多新兴产业企业,我相信他们也都有法律上的人才需求。”台湾人才柯佩杏特地赶来参会,寻求心仪岗位,“厦门的惠台政策很细致,涉及方方面面,让人很安心。我相信未来在厦门我能立足、深耕、扎根。”

为让台湾人才更快更好融入大陆职场和生活,感受厦门温度,建构职场信心,24日,主办方举办了“台湾人才大陆就业适应性培训”,围绕台籍人才关注点进行引导,如登陆后职业转换及发展思路、就业心理预期建设、大陆热点就业岗位、台湾人才求职优势等,为台湾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助力他们平稳转换赛道,从安居到乐业,从追梦到圆梦,更好地融入厦门城市发展,成就个人价值。

链接

厦门服务台胞来厦就业创新举措

[亮点1] 职业资格采认落地见效

针对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在大陆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市人社局采用“两免”方式(即免理论考核、免综合评审)直接采认台湾职业资格,其中对水平评价类的台湾职业资格按“非禁即享”原则予以直接采认,对准入类职业资格予以放宽限制,发布采认清单。通过采认并核发相应证书的台湾人才,可在厦门提供专业服务、享受同等待遇。2023年以来,分批次发布实施80项台湾职业资格采认清单,主要包括医师、通信技术、建筑师、社会工作师、电脑软体设计、重机械修护技术士、听力师等职业。截至目前,已对195名台湾同胞直接采认。此项工作为全国领先(仅平潭有类似工作),入选2023年厦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亮点2] 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厦门从就业促进、创业扶持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全方位为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提供法制保障。按照“一个核心园+三个专业园”模式,整体协同推动,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集美区政务服务中心“阿集驿站”,设立厦门市两岸青年创业联盟集美办事处,为有需要的两岸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求职信息登记等服务。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5家,其中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8家,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16家,市级就业基地1家,累计吸引就业创业台青8000多人。

[亮点3] 构建两岸融合化解劳动争议机制

2023年7月,厦门以湖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为试点,组建涉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分中心,鼓励工作模式创新、裁判意见统一、形成典型案例,为破解两岸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差异、联合共创和谐稳定的企业用工环境作出有效探索。配套制定11份涉台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团队管理制度,统筹考虑两岸融合化解劳动争议队伍建设、纠纷化解、场所设置等多方问题,明确了仲裁员、调解员和咨询专家聘任流程,制定了纠纷管辖、案件组庭等工作规则。打造涉台劳动人事争议化解专业团队,在全市范围内聘任优秀、资深台籍律师、学者、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与厦门理论水平较高、实务经验丰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劳动法团队法官共同组成两岸劳动人事争议化解专家团队,目前已聘任台籍仲裁员10人、台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10人,自2023年10月以来,湖里区共受理涉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3件。

同步

贴近需求释放政策利好

厦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园揭牌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在揭牌启动仪式的背后,是厦门积极探索两岸人才合作与服务新模式的努力——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蓬勃发展,机构数量、营业收入连续几年位列全省前列,截至2023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达140余家,相比建园之初增长143%,实现产值58.61亿元,产业园正以独特优势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人力资源服务力量。

会上,主办方为8名入选第十批台湾特聘专家专才代表颁证。自2013年率先实施全国首个台湾特聘专家专才评选制度以来,厦门累计评选十批次共669名台湾高层次人才。

多项政策保障及补贴

让人才安心“留厦”

作为厦门“双百计划”人才、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胜亚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一帆表示,自己在2014年来到厦门创业,创建研发型公司,前期创业过程比较艰难,但因为得到厦门政府及时的帮助,让他得以度过了创业的“寒冬”。而工作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厦门的政策不仅涵盖了就业,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才能更安心地留下来。“舞台可以成就人才,所以选择大的舞台,成功可能性更高。”邱一帆说,庆幸自己做出了这个勇敢的决定来到厦门。

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介绍了厦门有关就业创业的惠台政策和支持、服务举措。对来厦就业实习的台湾青年,厦门为实习见习一个月以上的台湾学生准备了每月2233元的生活补贴、每月500元租房补贴。就在4月,厦门出台了免费住宿保障政策,符合条件的台湾学生可享受最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这项政策将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纳入保障体系,与公租房、保障性商品房、大学生“5年5折租房”等住房保障政策相衔接,拓展了保障范围、延长了保障链条,完善了由“一张床”,到“一间屋”,再到“一套房”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同时,给予新引进台湾同胞一次性生活补贴,标准分别是博士研究生8万元、硕士研究生5万元、“双一流”或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院校的本科生3万元、其他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1万元。大陆还为台湾人才搭建了发展事业的舞台,获得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最高可获得350万元的安家补助;入选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的,最高可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获评厦门“双百计划”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领军型创业人才最高可享受5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等;获得厦门高层次人才类型确认的,可购买面积最高20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或享受最高1000万元人才购房、租房补贴。

多家机构到场

提供“一对一”服务

为促进带动更多台青来厦实习就业创业,主办方邀请了台青创客家、海西MCN两岸青年三创基地等9家台青双创基地参与对接,吸引不少台湾青年的目光。除主办方外,对接会还特地邀请了湖里区委台港澳办、厦门银行、中国联通等多家机构到场提供“一对一”咨询解答服务。

作为海西MCN两岸青年三创基地负责人,孙智诚曾经也是一名来厦创业的台青,十多年过去,如今的他已经成为台青来厦创业的代言人之一,他的基地以直播电商为主,有六七十位主播,其中成果较好的主播粉丝量已经有六十万。“大陆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很快,厦门很适合台青创业,比如直播,可以在探索中融入并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我相信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基地会提供各类贴心的服务,让台青能拎包入住,没有后顾之忧。”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