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厦门:科技创新主引擎更“燃”

2024-05-22 09:05:57  作者: 吴君宁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高标准建设厦门科学城

从2020年开始谋划布局,在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厦门科学城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正在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努力成为支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高地。

“成功突破关键技术”“又有科创成果落地转化”……日前,记者在厦门科学城翔安莲河片区,看到这座科创之城的澎湃活力。尤其在未来产业发展赛道上,这里的“开拓者”正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科学城Ⅱ号孵化器加快建设,近期新落地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园(生物医药、绿色新能源材料)即将开工。“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内落地转化,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企业迅速孕育。”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科学城建设正加快从“搭框架”向“强功能”转变,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今年来,科学城Ⅰ号孵化器新增入驻20多个项目,累计入驻“高研值”项目85项。

首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成效明显,全国5个分赛区共吸引12个国家335个优质项目参赛,已有21个硬核科技创业项目落地厦门,第二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正在加快筹备中。眼下,厦门科学城已成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来厦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核心园区累计注册各类企业超过1600家。

高层次建设创新平台

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省创新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的集聚不断实现新突破,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

近日,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企业华商厦庚氢能技术(厦门)有限公司“离网高性能碱性制氢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金奖,获100万美元奖金。目前嘉庚创新实验室已孵化超20家高科技企业,吸引国企央企、社会资本等外部投资超5亿元。翔安创新实验室发现全新的鼻咽癌血清标志物,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牵头研制的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尿液检测试剂盒上市;获批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疫苗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目前合作团队已覆盖全球33个国家(地区)79家高校院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是厦门新型研发机构之一,该研究院转化的首个科技成果——高性能浮力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去年以来,一批这样的机构相继成立,厦门引进并启动建设天津大学“厦门市北洋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发机构。

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正在不断强化。去年,特宝生物Ⅰ类新药——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获批上市;艾德生物全国首个泛癌种免疫治疗伴随诊断试剂盒获批上市,“在研国产九价HPV疫苗与进口疫苗效果相当”等2项厦门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海辰储能等7家企业入选国内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占全省78%。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密钥,这就需要更多像艾德生物、海辰储能一样的企业,源源不断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厦门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出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1条措施,兑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超过9亿元,立项支持52个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以及14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技术、高品质氮化铝粉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厦门还修订出台《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强创新产品研发,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更多临床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

今年4月公布的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厦门共有101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厦门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72项。获奖项目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省获奖总数50%。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