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解析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做法

2024-05-15 08:54:40  作者: 吴晓菁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因地制宜 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

——解析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做法

绿帝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作业。(记者 卢剑豪 摄)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社、农民日报等多家央媒聚焦福建在践行大食物观上的探索与成效,相继刊播专题报道。多年来,厦门始终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找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解析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做法。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立夏时节,翔安区后田村的胡萝卜地成了旱稻田,一株株嫩绿的稻苗随风摇曳;厦门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的生育室里,一株株鹿茸菇茁壮成长;同安区石浔社区的育苗工厂里,一尾尾优质虾苗在育苗池内活泼游动;厦门绿帝食品有限公司的无菌车间里,一包包加工后的龙眼干、菌菇、海产品从厦门走向全国……

多年来,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保持总量平衡、提高加工水平解决出路问题等方面突围,托起市民“舌尖上的幸福”。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渔则渔……厦门在多年的耕田牧海中,找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打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厦门都市现代产业农业集群实现营收1241亿元,同比增长6.1%。

打通“经脉”

农业生产有了新气象

原本泥泞的田埂成了宽敞的机耕路,昔日零散的农田整齐划一连成了片,灌溉沟渠里流水潺潺滋润田野;田里的自动喷淋系统匀速旋转节省了大量人力……穿行在翔安区后田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这几年来,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我们村进行机耕路硬化、池塘清淤、排水沟加固改造,还新建了田间农用电网,不仅为农户下田耕作提供了方便,更提高了农田标准,助力种植实现高产。”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大户、后田村党总支委员许佳全如数家珍。

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就像打通了土地的“经脉”,为后田村的农业生产带来新气象——耕地好了,效率高了,产量大了。

后田村的耕地为砂质土壤,保水性差,每年胡萝卜收成后,轮种的多是花生、地瓜等旱作物。2022年,许佳全在村里第一个带头引种“旱稻73”进行轮作。在没有施肥、用药的条件下,许佳全种植的旱稻经测算亩产达到400公斤,产量接近普通水稻。

在许佳全的带动下,后田村及周边村庄的农户今年来已种植旱稻约600亩。站在田边,看着嫩绿的旱稻苗孕育生长,许佳全期待地说:“这些旱稻今年刚刚种下,7月就可以收成,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初加工包装,注册商标,让更多人吃到优质的大米。”

近年来,厦门逐年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亩均投资标准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厦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57万亩,今年还将建设7000亩高标准农田,筑牢农产品生产的安全屏障。

除了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外,厦门还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让过去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位于同安区后垄村的正心精致(厦门)农业有限公司,建起钢架大棚,实现了一年最多14茬的水叶菜生产模式,全年不间断向厦门供应优质水叶菜,成为厦门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厦门通过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建设,逐步引导厦门种植户从传统常规露地种植转变为现代设施培育种植,每年可延长茄果瓜类蔬菜作物采收期1-2个月,增产20%以上。厦门还修订出台都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管理办法,扶持新建标准化设施大棚或改造提升简易大棚,有力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种苗在智能化温室里孵化,蔬菜种在自动化大棚里,菌菇长在空调房,生猪住进高楼,鱼虾“上岸”在工厂里养殖……设施农业正在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边界,成为大食物观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途径,为充实厦门的“米袋子”“菜篮子”,构建优质农产品供给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结构

“厦门饭碗”端得更好

走进位于翔安的厦门如意食用菌自动化培育工厂生育室,氤氲的雾气让人恍若置身仙境。蓝光下,一株株鹿茸菇茁壮成长,散发着工业化的浪漫。

这样的生育室共有157个,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全部是智能化控制,满足鹿茸菇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生育室里,一个个摆放整齐的“奶瓶”格外引人注意。“其实,它们是鹿茸菇的培养瓶。”厂长姜佑明说,从培养料装瓶、灭菌,到接入自主研发的液态菌种,再经过培菌、搔菌,最后进入生育室出菇等流程,鹿茸菇长成前后需80天至90天。

瞄准市场需求,一株小小的鹿茸菇成就了大产业。姜佑明说,在大食物观下,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平时多吃菌菇逐渐成为一种更健康的饮食习惯。“菌菇虽小,却蕴藏着大市场,每天有几十吨鹿茸菇从厦门基地走向全国。”

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厦门正积极探索。在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文看来:“作为传统粮食安全观的延伸,大食物观要求食物种类更加丰富,饮食结构更加优化,老百姓逐渐转变过去以米面为主食的消费习惯,更青睐丰富多样的菜、果、茶、肉、蛋、奶等‘副食’。我们要瞄准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推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走进位于同安区大乡村的厦门市振坤记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这栋六层楼的养猪场里,生猪住上了楼房,饲料可自动投放,还有智能管家实时监控生猪生长情况。

“我们利用豆渣、啤酒糟、面包皮养猪,降低了饲料成本,发酵豆渣富含的益生菌还可提高生猪的抵抗力,有效杜绝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用药成本,猪肉口感也更好。”公司负责人纪世坤说。在他看来,在大食物观的影响下,居民消费理念和行为发生了转变,生猪养殖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践行大食物观,就是要推动生猪产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为市民提供质量更好、更安全的猪肉。

厦门市民的餐桌,在营养日益丰富的同时,更加健康,也更加安全。“过去,大家只想着能吃饱就好,现在更渴望吃上有营养、品质好、安全放心的农副食品。”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相关人员说,目前该中心已具备2000多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参数指标检测能力。

针对青花菜、火龙果等厦门名特优新农产品,该中心开展专项营养元素的检测、分析,如胡萝卜素、花青素、还原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铁、锌、硒等。这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

厦门还建成了全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每一批次的农产品,都可追溯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覆盖。近年来,厦门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向海洋要食物

建设“蓝色粮仓”

初夏时节,正是虾苗放苗的黄金时节。同安区石浔社区的厦门百利海洋种业产业园的南美白对虾苗迎来销售旺季。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发货的虾苗接近1亿尾。”厦门百利海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涛正在育苗池里查看虾苗生长情况。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徐涛舀起一量杯水说道:“我们通过观察水里的剩余饲料,了解虾苗的进食情况,从而判断虾苗活力、变态阶段、水质肥瘦等。”

厦门百利海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厦门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虾苗繁育企业,主要培育南美白对虾苗、石斑鱼苗、罗氏沼虾苗等品种。2023年,超过100亿尾的南美白对虾苗从这里走向全国,产值超过4000万元。

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近年来,厦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积极发展现代水产种业。

向海洋要食物,水产种业是关键,没有好的“种子”就没有高质量的“蓝色粮仓”。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厦门,在鱼、虾、蟹、贝和藻类均拥有较高水平的遗传育种研发团队,总体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前列,特别是鲍鱼、紫菜、大黄鱼和海带的遗传育种技术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厦单位已培育出国审水产新品种13个,被誉为“中国大鲍”的绿盘鲍打破了国内市场大规格精品鲍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获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走进厦门水产种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一个个育种、育苗团队相继入驻:在海马遗传育种研究中心里,一尾尾海马苗在孵化罐里欢快畅游;在东风螺遗传育种研究中心里,厦门大学科研团队正在测定东风螺的生长性状……

通过产学研紧密协作,厦门目前已培育出“闽锐宝”“新荣腾”“百利”“龙程”“厦兴龙”等国内知名水产苗种企业品牌,孕育着生生不息的蓝色希望。

“在发展水产种苗业上,厦门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要充分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大力发展现代水产种业,这是落实大食物观的必要之举。”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柯才焕表示。

在翔安欧厝,厦门正在大力推动都市水产种业园的规划建设,同时计划出台园区扶持政策,细化入园企业定制式招商,将其打造成“厦门蓝色种业硅谷”和“全国水产种业示范园区”。

创新引领

利用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厦门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区之一,这里种植的“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它们一穗穗抱团结果,给人带来凤梨香甜的口感。

厦门绿帝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同安的3000亩桂圆有机生态示范种植园里,一棵棵龙眼树刚刚挂果,再过几个月,枝头将挂满丰收的果实。

成熟后的龙眼烘干后,将被送到绿帝位于同安工业集中区的生产车间,经过筛选、包装等作业,一包包“同安凤梨穗”龙眼干被运往全国各地。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的名果,我们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产业链发展。”厦门绿帝食品有限公司保障部经理王维河说。

多年来,绿帝打好特色优势牌,不断投入龙眼的研发和精深加工,联合多所大学和食品研发专业机构共同研发了40多种龙眼衍生品,并取得多项龙眼发明专利,带动龙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大食物观为我们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指明了方向。”王维河说,独特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业产区,绿帝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持源头、原味、原生态的理念,生产菌菇、果蔬、海产、杂粮、坚果等五大类农产品,希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又安心的产品。

气候宜人,山海相连。结合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等因素,厦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全方位、多途径利用优势资源,不断推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逐渐形成了胡萝卜、紫长茄、马铃薯、葱蒜和甘蓝等蔬菜特色品牌产品,并衍生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加工品牌。

金柄村的手工面线、大宅村的火龙果、东寮社区的豆干、桂林村的蒜蓉枝、古宅村的大蒜、顶村村的茭白、乌山村的青葱……在广袤的乡野间,从山海间走来的特色农产品、特色水果、特色食品、特色种苗等,让大食物观变得丰富而具体。

在王伟文看来,厦门人均耕地面积少,写好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这篇文章,是坚持大食物观的必然要求。据悉,为做大做优做强“土特产”,厦门精心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截至目前,厦门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厦”字号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各地,走进厨房,走向海内外市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