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明星流量变城市留量?
2024-05-08 09:03:22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回归理性 下半年市场节奏变缓 演出需更追求精品化 大型演出流量正源源不断扑向厦门,而更早吃上这波红利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感觉到市场回归正常后的节奏变缓。北京等地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将是热度回调的一年,演出会从追求规模化和下沉,转变为追求精品化。而近期部分城市举办的演唱会、音乐节出现演出质量打折扣、演出取消等让歌迷不满的现象,也为厦门从业者提了个醒。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是市场对于演唱会的渴望期,去年我们在外地的大部分演唱会,不需要太多宣传推广,票卖得很快,但我们预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会趋于正常,消费者购票观演也会更加理性,出现‘秒光’的场次,将只剩下三分之一。”马孋说。 不过她表示,相比2020年之前,整个演出市场还是呈现向上走的趋势,大环境对于演出行业还是很友好的,“在有序举办的前提下,我认为厦门音乐演出的数量应该越多越好。我们今年的场次比去年更多,只不过面对回归理性的消费市场,会更讲究销售策略,比如场次的排期,避免演出同质化,宣传上也会更注意节奏,同时也着力于小型演出,孵化像告五人这样的精品乐队。” 作为较早举办商业演出的城市,厦门基于对演出市场的观察研判,近年来不断更新服务政策,推出一系列积极措施,并根据新情况调整优化。例如厦门在全国率先取消演出赠票,充分保障企业售票比例和盈利点,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去年5月,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财政局印发了《厦门市繁荣演出市场实施办法》,对在非专业演出场馆举办单场售票3000人以上至1万人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按演出举办单位单场售票收入的1.8%奖励;单场售票1万人以上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按演出举办单位单场售票收入的2.4%奖励,以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企业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包含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旅游驻场演出等)。 市场日渐升温,尤其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活跃的当下,非常考验演出主办方对于演唱会质量、演出现场的把控,对歌迷购票、观演流程的服务能力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处理能力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时,要对这些情况充分考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毕竟一场演唱会可能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口碑。 借势发力 挖掘更多演出新品类 打造常态化音乐IP 厦门要如何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采访中,演出行业从业者有一个共识——制造厦门自己的优质音乐产品,打造城市音乐内核,提升城市吸引力。 热门演唱会之外,相关产业人士也在持续挖掘其他演出品类的市场潜能。“五一”假期,第二届元气森林音乐节在海沧马銮湾音乐海岸落幕,超过3.4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共赴这场音乐盛宴。6月,这里还将举办智慧未来&IFC电音节,填补厦门大型户外音乐节的空白。 据场地方厦门广电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演唱会,大型户外音乐节具有很强的流行性和社交属性,在两到三天的演出里,每次演出一般持续8小时,酷炫的舞美、热烈的音乐演出和丰富的消费场景,构成独特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不少外地乐迷往往呼朋唤友一起来,甚至连看两天,综合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场地方还透露,IFC电音节在未来五年将连续在厦门举办十场,通过常态化举办,将带动电音培训、音乐制作、演艺经纪等上下游产业在厦门落户,加快我市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 Livehouse也是厦门音乐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少主理人坚持各自的业态类型,孵化自己的乐队、乐手,培育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有的甚至输出到其他省市,展示厦门的音乐品牌力量。 MiM是新近在厦门落地的全新音乐品牌,除了MiM Live这个展演空间,还有一家“造乐者”音乐公司,致力于为原创音乐人、歌手提供展现的舞台和音乐版权相关服务。 “厦门的城市氛围和营商环境非常适合流行音乐创作和发展,所以我们落地厦门,基于丰富的原创音乐版权和艺人资源,面向全国,做流行音乐。”MiM主理人郑皓告诉记者,目前MiM Live每天都有常驻歌手演唱,平均每半个月还有具一定知名度的“飞行嘉宾”来厦门表演,包括《中国好声音》《创造101》等综艺节目的实力唱将等。“预计MiM每年有六七十组艺人嘉宾到厦门演出,希望可以丰富厦门演出市场内容,同时带动一批原创音乐工作室和相关产业公司落地厦门。” “我们认为厦门演艺市场应该趁势保持热度,让跨城观演为厦门带来更多活力。在引入外来演出的同时,还要打造更多常态化、节庆化的音乐IP,串联全年度音乐活动,打造厦门的城市音乐符号,从而更好地赋能城市文旅发展。”陈圣贤表示,天视践行“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将继续致力于厦门城市音乐活动的打造。马孋告诉记者,吾爱稻草也将利用丰富的演出资源,聚焦两岸流行音乐,在厦门打造海峡两岸流行音乐文化中心。 记者手记 曲终人不散 引客更要留客 数十场明星演唱会以及各类音乐现场演出无疑将为厦门的文旅市场带来巨大“流量”,大量外地歌迷会在厦门住一晚,不少歌迷还会在厦门深度游。如果按照业内门票与其他消费1:4的比例估算,这些歌迷为厦门带来的出行、住宿、餐饮等消费总量将十分可观。 客流涌入,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城市的服务水平、接待能力带来一些挑战。在演出方面,新场馆虽然已经投入使用,观演效果也良好,但在场馆引导、交通疏导、餐食配套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采访中一些歌迷和业内人士也提出,在“演唱会+文旅”的模式打造上,一些非一线城市的“打法”或可借鉴。例如海口、太原、衢州等地针对演唱会歌迷打出“宠粉”组合拳,在酒店服务、文化推介、景点优惠、交通优惠、商家购物优惠等细节上各出奇招,通过歌迷的传播、发酵,为城市文旅创造了良好的口碑。 2024年,厦门市朝着打造全国旅游品质标杆城市和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大力推动“旅游品质年”建设,全力打造“海上花园 乐动厦门”城市文旅品牌,当前,面对可以预见的客流,从政府部门到演出机构再到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位主人,如何“待客”,如何将“流量”变成“留量”,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