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春风蚕豆香
2024-04-30 19:22:53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莫道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时光无声地流淌,节令跨过谷雨大步流星走向立夏,浸润着蚕豆清香的空气渐渐弥漫开来,让记忆中恬静的乡村生活变得丰盈而清晰起来。 蚕豆是我家乡的传统美食,在我国多个地方都有。为什么叫蚕豆?李时珍《食物本草》里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王祯的《农书》里说:“其蚕时始熟故名”,就是养蚕的时候吃的豆,其义亦通。据说蚕豆是舶来品,《太平御览》记载,蚕豆系西汉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引进来的,当初称为罗汉豆、佛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中也出现过,一次和朋友小酌后,他用朴素清丽的诗句把青蚕豆色碧味甜写到了极致,“翠荚中排浅绿珠,甘欺崖蜜软欺酥”,强调它比樱梅还要好吃。 蚕豆在霜降前后下种,它的适应性很强,不择土壤,不选地形,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田埂坡地,只要有一抔土,施一把肥料,它都能茁壮成长。即便蚕豆历经秋霜寒雪的侵摧,它依然摇曳着翠绿的身姿。当春风唤醒大地,蚕豆的枝叶就尽情舒展起来了,目光所及之处,一丛丛、一片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蚕豆花也在无遮无拦的枝头上悄悄萌动,开始了一场孕育豆荚的梦。 蚕豆花盛开时,远远望去一串串地缀在翠绿的叶间,无论是白色的或是紫红色的花瓣,都张着一双黑亮的“眼睛”,春风轻轻拂过,就像一只只花蝴蝶在叶间翩翩起舞,空气中氤氲着蚕豆花清新淡雅的香味。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写了一首《蚕豆花香图》,“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诗句描绘了江南蚕豆花盛开时的一派美景以及蚕豆花不愿随大流、不愿媚俗的品格。记得儿时伙伴们就在繁密的枝叶掩映中寻找着“蚕豆耳朵”(形如小喇叭状的一片小小的嫩绿的叶子),它躲藏在蚕豆叶片中很难被发现,伙伴们总是乐此不疲地争相采撷,争做耳聪目明者。 豆花谢了,蚕豆荚就长出来了。到了立夏时节,青蚕豆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时令美食。从地里将丰满的豆荚摘回来,剥开后只见两三粒小巧玲珑、青碧如玉的蚕豆,匀称地躺在那白色的丝绒中,仿佛还在沉睡着。这时的青蚕豆只需清炒,调料也很简约,保持青蚕豆的原汁原味。将油烧至八分热,把蚕豆下锅翻炒,加少许水后焖一会儿,放入适量盐,撒上葱花即可起锅盛入盘中。只见一片淡绿上面,葱花点点,仔细端详蚕豆面上还有微许油沫。趁热吃才能品出好滋味,儿时我们常等不得青蚕豆端到桌上,就直接在灶边抓起一粒刚出锅的蚕豆,忙不迭地往嘴里送。蚕豆在口中翻了几个跟斗后,牙齿轻轻咬碎娇嫩的豆壳,清香微甜的豆仁便从嫩壳中挤了出来,舌头一抿绵软成泥,嫩、糯、香、鲜,满满的初夏味道,滋味绵长,让人回味无穷。 新鲜的青蚕豆就是那么美味,难怪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但世间的美好大多都很短暂,鲜蚕豆吃不几天,就会渐渐老去。当青蚕豆起“黑线”后,清炒时就需多加些水,盖锅时间也要长一些。或者索性把蚕豆的内皮剥掉,青豆瓣与咸菜搭配清炒、做汤都可以,也可以与里脊肉同炒加上几许黑木耳,清新的乡野气息流转于唇齿之间久久不散。汪曾祺在《蚕豆二题》中介绍了偷吃青蚕豆的经历,“只一掰就断了,两三粒翠玉般的嫩蚕豆舒适地躺在软白的海绵里,正呼呼大睡,一挤也就出来了,直接扔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新嫩莫名。”如此说来,生的青蚕豆味道好像也是不错的。 “青蔓牵衣细草长,高低山路敛烟光。邻居田埂相逢语,十里春风蚕豆香。”又是一年春草绿,飘香的鲜嫩蚕豆叩动着记忆的门扉,带着乡村的纯真和乡愁的眷恋,点亮了我久远的记忆,涌动的乡愁再次阵阵袭来。 (来源:集美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