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本地资讯 > 正文

陈嘉庚百年“树木育人”文化

2024-04-03 12:50:48  作者: 廖永健  来源: 集美大学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月春风郁青葱,繁城草木翠意浓。1920年代,在集美之外,陈嘉庚以设置“同安教育会”“教育推广部”的一己之力,创办和补助20多县的80余所中小学, 荫及闽省民众。在今天的同安孔庙兴贤育才坊旁,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柚木,浓荫蔽日,十分壮观,一片叶片就大如帽子。在厦门,柚木屈指可数,能拥有近百年高龄的柚木更是稀罕。这株柚木并非本地树种,据资料记载,这株孔庙内最珍稀的古树,也是目前同安区仅此一棵的柚木,正是当年在南洋创业的陈嘉庚1925年从新加坡引种的。如今,在集美陈嘉庚故居还能看到同时期引种的这一名贵树种。齐享浓荫枝叶茂,共待新芽一城春。陈嘉庚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广阔胸襟和格局,将“美哉教泽长”的家乡打造成为“树人需百年”享誉中外的“海滨邹鲁”。

手植春光,再续奔涌而上的力量。在集美学村的“核心区”,陈嘉庚更以其“知山知水”的智慧,开启“树木树人”的求索,实现“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的“至善至真”。

1922年9月,富丽堂皇的集美学校“科学馆”落成。这是当时校舍建筑费最高的一幢,因其除了建筑费6.5万银元,还包括大量植物学标本和设备花费4万元。

为了给师生提供鲜活植物标本,1923年陈嘉庚又在科学馆附近购荒地二十余亩,从国内外引进植物种苗,1925年春建成与教学相配套的“植物园”。据集美文史学人陈新杰撰文介绍,当年园内培植的植物达105科500余种。其中菊科、百合科各50余种;豆科30余种;茄科、蔷薇、木本十字花、大戟等科各有20余种;桃金娘、仙人掌、锦葵、毛茛、苋、松柏、旋花、芸香、兰、天南星等科各有10余种。全园按照植物分科及物种的习性分区,各种植物都标出其科、属、种名等。园内建有温室,保护热带植物越冬;还种有南洋输入的珍贵而稀有的树木。花木手自栽,影动醉春烟。植物园既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又是师生休闲游赏的花园,亦为乡民乘凉憩息之佳处,堪称学村一胜。

集美学校植物园一处院落,一脉书香。1925年陈嘉庚“建筑胜于全部”的“文学楼”(今敦书楼)告竣。学子们“于课暇,常流连其间,神倦则散步回廊,南望浔江一练,北瞩天马三峰”“高冈翠岭,绵亘左右,山水清幽,景色鲜美,瞻望之余,心境泰然,常留恋不肯遽下”。在这处专为女子师范、女子中学建筑的校舍前,“什植桃、梅、玉兰、相思十数树,春际红白竞放,颇为悦目”,校园宛如花园,“万紫千红,临风嬝娜,绿叶素枝,轻盈欲语,其香可嗅,其色可餐,尤以腊梅、玫瑰为余所特爱”。女学生们“每于课余饭后,辄徊徘其间,心旷神怡,俗虑俱消矣”。绿色,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美丽女孩们在这里,沐浴着校主恩泽,每天都在书写美丽人生,涵养着自尊、自信和自强。

集美女子师范师生在文学楼前做操

绿荫窗前,花开四季。徜徉在学村嘉庚建筑群,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陈嘉庚虚怀若谷,谦逊厚德,生前从不以自己的名字命之学校任何建筑。后人为了缅怀先生,特地将学村门楼到嘉庚故居的道路命名为“嘉庚路”。1950 年代初,回国定居的陈嘉庚扩建集美学村,同时也将这条大道进行美化。路两旁的乔木间套种上各种色彩的灌木花,建有三角形街心大花坛、扇形大花坛。如今,嘉庚路两边齐刷刷地生长着被附近集美小学孩子们昵称为“千层饼”的千层白。这种外形很有趣的树,据说也是先生引种的。树干动辄“脱皮”,轻轻一动就往下掉,但它从不长虫,傲然挺立。种下一抹春色,世界万物盎然。今天,我们考证陈嘉庚到底引种过多少花卉苗木,这似乎不重要了;好好保护这些树木,让它们茁壮成长,成林成荫;弘扬嘉庚“树人育人”文化,“让一棵树成为一片林”,才是对先生最好的追思。

凤凰木之花雨,惟留弦诵;“千层白”之风姿,独语苍穹。

宽广深邃的嘉庚精神,就像依兰的缕缕清香,芳馨爽朗;博大厚重的嘉庚伟业,如同柚木的挺拔身姿,让人仰望。

新的时代,“海上花园”正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桂冠,赋予城市更高颜值、更高素质,而其熔铸于城市品格中的绿色文明基因,正闪耀着陈嘉庚生态建设理念的时代价值。

满城新绿,共迎美好新生。让我们萌动春的时光,一起树木育人;将春天,种进每一个明天。

(作者 :集美大学 廖永健 图片来源 :陈嘉庚与华人华侨资料中心、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