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央媒看集美 > 正文

厦门集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共生共荣

2024-02-19 10:03:07  作者: 颜祥子 钟瑜  来源: 中国商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厦门集美,龙舟池畔,穿越百年的集美学村,延续着嘉庚故里的隽永之志;大社村内,台青文创店铺与闽南古厝诠释着新与旧的辩证法;杏林湾岸,高端楼宇里生长着创新生态,台商投资区内智能机械长臂搭建着产业现代化的框架,软件园三期里高素质人才在键盘上敲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从龙舟池畔到杏林湾岸,集美区延绵的文脉清晰可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共生共荣。

走进集美,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红砖樯、燕尾脊的集美学村;提起集美,首先浮现的是“教育”这张名片。

闽海之滨,镶嵌其中的集美学村如明珠璀璨。百余年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到故里侨乡集美,将“文与学”牢牢联系一起。

110年前,嘉庚先生在集美倾资始建集美小学,他亲自规划建造的嘉庚建筑群,后来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105年前,作为集美学校一部分的集美中学创立,在浓厚学风的熏陶下,集美中学获评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并面向全省、港澳、东南亚招生,成为侨生的“摇篮”。100年前,嘉庚先生倡设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保全了战火中的一方净土,“集美学村”之名由此而来。百年间无数校友从学村成长成才、遍及全球,又以学村为据点寻根乡情,传扬庠序之风。

百年后,无数学子伫立在“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前,以报国之志激发出学村建设的百年回响。当前集美学村有师生近20万人,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扎根于此,嘉庚先生“用之社会”与“取诸社会”的教育与实业理念紧密结合,让集美形成了水产、航海、财经、农林等齐全的专业学院,以及幼儿园到博士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雄厚的教育资源浇灌下,昔日的滨海渔村涅槃为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县”。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学者廖永健深情地说:“100年间,先生以超越时光、跨越地域的办学理念和睿智眼光,恩泽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福泽今日学村乃至厦门的每一块土地,为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在代代传承的教育事业与情感链接中彰显出时代价值,塑造这片土地的精神谱系,和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学村文化一起,构成了集美独特的人文基因。文化滋养了学村教育,教育也让文化在动漫产业、互联网产业、服务经济等不同产业领域上积蓄势能。文与学相交相融,构成集美区文教事业大繁荣、产业经济大发展的关键。

在集美,文化与城区相互奔赴,尊师重教、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文化氛围由表及里,透视出文化动力与城区活力之间的转换逻辑。

在城区布局中,集美新城是集美区实现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秉持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成就了“十年聚成城”的目标,现代化商务楼宇、高端产业园区风格与嘉庚建筑一脉相承。随着集美新城内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厦门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等学校的引进,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嘉庚艺术中心等优质民生项目的投用,以及全市首个基金聚集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软件园三期的成型,筑造了一座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活力新城。

在城区谋划上,文化活力影响了城区的发展方向。集美区发挥文教重镇优势,以“经世致用”之风破解制约现代化的命题,依托学村青年风范与新经济发展活力,在青年城区中崛起中央活力区,大气包容地促进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工作生活、文化旅游等城市功能,构筑跨岛消费集聚新高地、活力时尚新地标。同时,集美深厚的闽南文化还勾画了两岸“同心圆”,促进集美台商投资区的高质量发展,为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探路先行。当文化底蕴与城区发展水乳交融,活力城区的标签也更加闪亮、鲜明。

集美区延续历史文脉,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活态发展利用,依托“文化+旅游”来创新文化的“打开方式”,增强城区引力。新晋“网红打卡地”十里长堤在城市社会治理的加持与文艺活动、服务经济的加温下,催生出后备箱经济、露营经济、市集经济等新业态。

循着集美学村游览动线,穿过南堤公园或是沿着龙舟池游览,在石鼓路的小吃铺、巷道里的书店,感受几行青春诗意;在鳌园、陈嘉庚纪念馆、陈文确陈列馆、陈嘉庚故居品读伟人不凡的一生;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李林园内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集美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不断铺陈出新路径。在集美学村东南隅,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大社村与学村彼此拥抱,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凝固在红砖古厝、番仔楼和宗族祠堂里。古厝风情与两岸青年绘制的涂鸦相碰撞,古厝改建的西餐厅、面包店、咖啡馆散落巷中,人文与经济将这变成了一处最乡土、最烟火、最文艺的聚落,构筑了文旅消费新场景。

由学村旅游延伸至新城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画卷徐徐展开,园博园、灵玲马戏城、诚毅探索中心、老院子景区等文旅资源、夜经济场景不断涌现。当文化力量吸引了客流,带来了文旅市场的“真金白银”。据悉,今年以来,集美累计接待游客262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2%;实现旅游收入170.4亿元,同比增长126.9%。

当前,集美区常住人口118万,居厦门市六区之首,青年人口占比逾45%,新增“双百”人才落户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当天南地北的人口涌入,多元特色文化汇聚,既活泛了新时代集美的精神面貌,又对集美文化吸引力、文化供给提出更高层次需求。于是,集美把握人文经济“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根本要求,以文化人助力“扎根、铸魂”。

为了让人把“根”扎下,集美聚焦青年之需,出台青年创业友好、青年就业友好、青年生活友好、学村学子友好、台青聚融友好和青年成长友好“六大工程”,率先在全市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厚植传承嘉庚精神的土壤,力求培育更多为国为乡的“陈嘉庚们”。扎根集美生活20余年的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就深受嘉庚精神影响,他说:“创新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词,过去是‘中国制造’,未来是‘为中国制造’。”建霖集团率先垂范,公益打造的“匠仕创客空间”入驻团队200余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经过多年培育,以企业、政府为导向的青创基地在集美多点布局,形成了创业创新的环境与立体的创业服务体系,这有利于青年完成就业创业目标,成就物质富足生活,让他们把“根”扎下来。

为了让人把“魂”铸好,2022年《集美区“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方案》发布,集美的目标是打造成著名的华侨文化交流中心、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心和学村文化的实践中心,切实提升人文素养,构筑新老集美人的精神家园。集美依托活动、作品讲好以迁徙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和华侨文化故事,以缤纷活动吸引人,如定期举办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人文集美悦读季”、“人文集美”系列美术展等活动,扩大人文集美品牌辐射力;以精品力作感染人,如集美区牵头创作的广播剧《再会吧,南洋》《青山青史》等均获全国及省市多项荣誉;以多渠道宣传影响人,集美区依托“人文集美”数字化平台,融合媒体形式,促进文艺创作交流传播;以优质场馆汇聚人,嘉庚剧院、闽南戏曲中心、星巢越中心内,歌仔戏《陈嘉庚还乡记》、南音《文姬归汉》、高甲戏《春草闯堂》等文艺作品及现场音乐秀轮番上演。

文化的纽带让集美产城学人融合发展,融通成“集天下之美、诚万物之毅”的磅礴大气,融汇成集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上最瞩目的历史篇章。(颜祥子 钟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