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厦门:深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2023-12-08 12:30:21  作者: 王玉婷 许晓婷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深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在厦门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里,每一处美景都彰显着活力、蕴藏着动力。这背后,少不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保驾护航。

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彰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的基础性作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厦门持续深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创新成果有力赋能环境准入集成改革,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和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在全国首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率先全国出台分行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共同开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工作……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

“2019年开始,厦门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理要求,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抓手,逐步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厦门分区管控日臻完善,已构建起“一屏一湾十廊”全域生态格局,将全市域划定为134个管控单元,汇聚207个生态环境管控要素矢量图层,形成一套全地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差异化分区管控体系——这一创新成果,彻底解决企业选址难、审批时限长、项目落地慢等难点、痛点问题。

敢闯敢试的同时,始终敢破敢立。厦门在全国率先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管控要求深度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34个管控单元均实施“一单元一策略”,支撑重大发展战略、引导产业布局、服务项目落地,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完善源头预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在全国首创建成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让生态环境准入管理稳步迈入“智能时代”。“我们全方位梳理437个行业和107713条环境准入条件,对接‘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通过应用系统自动建模、矢量提取技术,实时研判预选址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自主研判拟建项目的准入要求和选址导引,为项目落地提供精准服务。”该负责人称,系统实时对接国家、省、市相关平台的数据信息,实现环评在线考核、项目监管预警、违法云端监控等,通过数据分析勾画清晰具体的生态环境底线。今年4月,“大数据赋能分区管控 云智慧助力绿色发展”案例获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案例。

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绘就生态环境“高颜值”,助推经济发展“高素质”。基于此,厦门在精细化智慧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础上,勇闯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深水区”和“无人区”。

全国首创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为项目落地建设赢得加速度——在该制度下,项目批复立等可取,实现了前期准入研判提前一拍、服务重点项目靠前一步、审批服务效率抢前一位的高效、快速、精准的保障体系。目前,告知承诺范围覆盖30类报告书、108类报告表,超过环评管理名录的70%,累计已有2257个项目受益,审批时限节约超过6.7万个工作日,推动项目精准快速落地。

此外,一系列区域环评惠企举措,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探索建立工业园区以规划环评为主导、非工业用地的其他开发建设区域以区域评估(环境影响)为主体的“大环评”体系,制定全国首个地方标准《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以清单方式明确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环保措施要求,为项目环评差异化审批管理、区域开发建设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联动审批改革要求,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环评‘一本制’管理,统一告知区域规划的各类建设项目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一来,片区内的学校、城市道路、市政管网等规划包含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共享区域环评成果,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变企业付费为政府服务,变企业单体评价为片区整体统筹。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片区、新机场蔡厝片区、翔安南部新城等10个区域环评工作,以高效能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