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台海 > 正文

厦门: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共同产业共同家园

2023-09-15 08:45:18  作者: 詹文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以惠促融

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典范

几个月前,台湾小伙子陈柏源成为首批进驻厦门市两岸青年新媒体就业创业基地的代表。

他在大陆已是知名网红,推出了“航天英雄”“全闽抗疫”“听妈妈的话(台海版)”等一系列说唱作品,在网上受追捧,全平台粉丝数量突破350万。基地配备、提供的共享直播间、产业上下游资源,让陈柏源感叹“为自己的创作赋能”。

台北青年徐冠胜在厦门深耕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研发,发展势头良好,业绩稳健增长。他说:“厦门给我们很好的生活环境、发展条件,政府的补助看得见、拿得到,市场的开放性也感触得到。”

作为最早一批到大陆创业的台商,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把一家小厂做成大企业,从一台注塑机起家成长为卫浴行业的标杆。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建霖集团不断转型升级、增资扩产,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近年来,厦门致力于以惠促融,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支持台企扎根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和职业资格采认,加大对台引才力度,已成为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典范。

出台大陆首个地方版同等待遇政策“厦门惠台60条”,将台胞纳入社保体系,率先支持台胞购买保障性商品房,成立大陆首家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首家台资海员外派机构、首个全台资网约车车队,允许台胞按内资企业注册公司,选聘台湾特聘专家(专才)610名,260多名台湾人才通过职称考评,近150名台湾人才获得直接采认职业资格。

以情促融

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厦门温度”

台湾规划师李佩珍原本打算在厦门待一年,乡村营造的合作项目一结束就回台湾。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待就是近10年。

“这里的土地会黏人,现在,我的心已被牢牢黏住了。”李佩珍带着60多位台湾年轻人,与当地青年一起深入村庄,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筑梦于厦门乡野,就此扎下根来。

这些年,厦门致力于以情促融,构筑丰富交流平台,提升涉台服务水平,持续办好海峡论坛等重大两岸交流活动,成为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平台,构建起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每年举办各类两岸交流活动100多场,其中海峡论坛成功举办15届,参与台胞近14万人次。依托乡音乡情优势,打造郑成功文化节等“一区一品牌”两岸民俗交流活动,获批3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设立市台胞服务中心、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台胞驿站等涉台服务机构,获批8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台青范姜锋从“追梦人”到“摆渡人”,创办的服务公司协助2万多名台湾青年到大陆交流,帮助数百个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落地。感受到“第一家园”魅力,范姜锋把厦门称为“台湾青年到大陆逐梦的首选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厦门温度’”。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吴家莹说:“厦门对台胞台企释放出的善意、诚意与情感,让我们对‘血脉相连的骨肉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越来越多的台胞愿意到这里生活、创业、打拼。”

如今,超过12万名台胞常住厦门,众多台胞主动当义工,参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入本地生活。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