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八市水产店装修 挖出三门清代大炮
2023-08-03 08:51:30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解读】 根据形制和样式推测 或为清代红夷大炮 “有些火炮上会有铭文,写明铸造者、铸造时间,甚至是重量。”厦门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逯鹏介绍,不过,此次发现的三门火炮均锈蚀严重,看不到铭文。根据以往有铭文火炮的形制和样式,研究人员推断,它们可能是清道光或咸丰年间所铸造的红夷大炮。 那么,这些火炮为啥会藏身于农贸市场的地下?逯鹏解释,早年间,八市附近可能建有防御工事,“环岛路沿线曾有白石炮台、石壁炮台(长列炮台)等诸多防御炮台,再延续至沙坡尾、第一码头附近也都有清代防御工事。” 胡里山炮台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内的60门明清火炮(含此次发现的3门),大多数是近二三十年出土的。它们之中,有的因厦禾路改造而被发现,有的则来自胡里山炮台附近的滨海地带。 逯鹏表示,作为历史文物,这三门火炮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厦门从海防城市转变为福建省重要贸易港口的过程,此外,它们或铸造于鸦片战争前后,也是一段抗争历史的重要物质载体。“对于研究人员研究火炮的发展历史、形制演变等,也是较有意义的实物资料。”逯鹏说。 【点击】 红夷大炮的炮弹 多为铁制实心球 资料显示,红夷大炮的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它于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红夷大炮”,有时候,也被叫作“红衣大炮”。 逯鹏介绍,红夷大炮是一种前膛式火炮。使用时,一般先把火药从前膛推到后膛,再从前膛填入炮弹。红夷大炮后膛的尾部有放引线的地方,用引线点燃火药后,火药的冲击力会将炮弹推出。 “炮弹一般是实心球,以铁制居多,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见的铅球。”逯鹏说,当时的炮弹没有炸裂或爆炸的效果,而是凭借着向外推的物理冲击力进行攻击的。通常来说,炮弹的射程不远,在1公里以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