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厦门翔安:擦亮“山水”底色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3-04-25 15: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如今,翔安区已跨越发展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生态城区,于2022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黄嵘 摄)

东南网4月25日报道(记者 夏菁 通讯员 叶晓菲)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生态宜居环境大幅提升……25日上午,厦门市翔安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翔安区2022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以及翔安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效与亮点。

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从“风头水尾”到“龙头凤尾”的全新蜕变,如今,翔安区已跨越发展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生态城区,于2022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22年,翔安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3%,综合指数为2.30,同比改善6.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15个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位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风险有效防控,环境安全形势保持平稳,2020年-2022年连续三年危险废物综合评定和规范化考核全市第一。

翔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洪求瑛提到,示范创建以来,翔安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区时的22.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87.1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常居全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区在成为厦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两个新“增长极”的同时,能耗水耗实现双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优于99.5%,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位列全省第四,成功实现了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更高效益、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澳头怀远湖生态补水,再现水清岸绿。(翔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翔安区始终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以系统治理思维探索出“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再造”“小光山矿区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柔性执法有温度”“农污治理”等在全省甚至在全国叫得响的典型案例。

会上,翔安生态环境局局长官伦晨表示,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二期项目已列入全国海岸带生态和防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汇编推广。

据了解,经过生态系统“重塑”,昔日杂乱的淤泥滩地几经蜕变,已修复成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让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呈现出“红林绿水轻舟渡,鹭飞鱼跃蟹儿肥”的美景。通过多年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滩涂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其他海洋潮间带生物,构建了良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该片区的物种数和生物量均成倍增加,生物多样性已初见成效。

另外,翔安澳头老渔村文化赋能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纳入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汇编推广。近年来,澳头将生态资源与中西方艺术主题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构建澳头 “美术美食”、欧厝 “渔港渔歌”艺术特色,促进渔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建设成为生态、智慧的渔港经济文化区,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系统提升。

科技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翔安区还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创造性地将汇聚海量生态环境数据的“智慧环保”平台与高德数字地图有机结合,打造出全要素聚合、全方位参与、全过程管控、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开放型全新智慧监管服务系统,实现各环保主体间信息壁垒横向贯通,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基层压力。

据了解,各职能监管部门可在同一地图上共同推动治理。部门之间可以组织联合检查,监管对象也可通过地图知悉监管部门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自行上传有关监管信息,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得益于此,翔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效促进生态环保领域相关单位、人员和业务的进一步整合优化,实现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有效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传统难题。该系统被评为“2022数字政府建设卓越示范案例”和厦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2020-2022年度)优秀创新案例。

接下来,翔安区还将进一步深化“智慧环保+高德工作地图”应用,建立多场景协同管控工作机制,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