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一项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3-03-17 20:26:11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团队成员袁友珠教授(左)、郑建伟教授(右)参加“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专家解读会”并领取证书(厦大供图) 东南网3月17日报道(记者 刘玮)今日下午,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素原院士团队和袁友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入选。 塑料和纺织日用品均广泛产自聚酯材料,而乙二醇是聚酯工业的两个重要单体之一,目前乙二醇的全球年需求量达数千万吨级,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为降低乙二醇的对外依存度,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与煤化工企业合作,曾在2009年率先发展了从煤或合成气经过酯加氢转化为乙二醇的万吨级非石油路线全套技术,但在该技术路线中,用于酯加氢的铜基催化剂活性不足和亚铜欠稳定,酯加氢需采用高压氢气(20~30个大气压)条件,存在安全隐患和乙二醇产品的纯度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 为了满足下游聚酯工业的千万吨级需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素原院士团队与袁友珠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厦门福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富勒烯C60作为“电子缓冲剂”用于改性铜-二氧化硅催化剂,研发了以C60电子缓冲来稳定亚铜的富勒烯-铜-二氧化硅催化剂,实现了富勒烯缓冲的铜催化草酸二甲酯在温和压力条件下的乙二醇合成。 C60电子缓冲效应的提出,体现了富勒烯亦可作为功能独特的分子电荷助剂,极大地丰富了富勒烯在催化化学中的应用。同时,常压酯加氢的实现,使从煤或合成气出发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路线变得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有利于降低对石油路线生产乙二醇技术的依赖。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牵头组织,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