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率测评 厦门位居第一位
2023-02-03 08:57:16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蓝色 共享“常态蓝” 蓝天碧水成市民生活“标配” “生态绿”是厦门亮丽的底色,“常态蓝”则成为市民生活的背景。 厦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一个个生态保护大手笔次第展开。 重点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管控和轻微污染天气应对等工作,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6,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持续保持前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四项指标达“十三五”以来最低值,细颗粒物(PM2.5)连续三年并列全省第一。 仰首观蓝天,俯身掬碧水。厦门市海域面积约333.3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15公里,为实现海漂垃圾“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的目标,厦门实施“三个打通”(打通陆地和海洋、打通厦门和漳泉、打通分工和协作),强化岸上管、流域拦,实现链条化无缝衔接,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从2016年的56.7%提高到2021年的87.3%。入海排放口整治经验被生态环境部推广。 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久久为功,结出累累硕果。厦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2022年厦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203.5万吨/日。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这个短板,厦门成功打造农村污水系统治理长效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全市1216个自然村全部完成农村污水提升治理任务,并成功打造了翔安大帽山、海沧贞庵、同安沟墘等一批治理成效显著的示范村庄。 厦门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记者 王协云 摄) 【亮点】 生活垃圾分类 “厦门模式” 当垃圾分类成为顺手而为的日常习惯,厦门这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也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厦门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推进“双碳”工作目标来抓。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厦门垃圾分类持续领跑全国。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 参与率达97%,准确率达85%以上,垃圾日产量增长率下降至3% 以下,人均垃圾日产量下降至0.95千克,回收利用率达到42%。 全市共完成200座垃圾屋(亭)建设工作;创建2个省级示范区、39个样板片区和30个最美投放点。 据介绍,厦门颁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制定20多项配套制度,坚持党委政府统筹,城乡一体设计,前中后端一起抓,同时加大建设,建立了规范统一的分类投放、收集设施,直运为主的分类运输设施,以及高效匹配的分类处理设施。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完成高楼撤桶、合并投放点、餐厨垃圾处理、低值可回收等节点攻坚,推进源头减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地区垃圾分类设施,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每户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倒逼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与此同时,厦门注重典型示范、宣传教育,成立垃圾分类学院,加大人才队伍培养,通过媒体、学校“小手拉大手”、社区督导、志愿服务等全方位宣传发动生活垃圾分类,并建立“互联网+暗访”为主的督导考评和执法处罚、信息监管机制,实现精细管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