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民生 > 正文

厦门招揽两类博士毕业生 优培生住房补贴最高130万

2023-01-31 09:52:52  作者: 钱玲玲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优培生住房补贴最高130万!厦门真金白银招揽两类博士毕业生,人才来厦还可享受生活补助

包含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两大类

来厦还可享受生活补助

配偶可随迁、子女入学有优待

报考者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3月10日24:00前注册报名

须承诺在厦门服务不少于7年

东南网1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春节刚过,厦门就向全国的博士生人才抛出了“橄榄枝”——最高130万元住房补贴,来厦前3年每年10万元生活补助,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均有优待……真金白银,招贤纳士。

日前,《厦门市2023届优培生选拔公告》正式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青年人才队伍,厦门决定实施“青鹭英才优培行动”,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选拔引进一批教育科研类(分中学教育类和高校科研类)、医疗卫生类等两大类的博士毕业生(简称“优培生”)来厦发展。

有住房保障,还有安家补助

为了招揽优秀博士生来厦发展,厦门给出了满满的诚意。此次选拔的优培生,来厦均可享受安家补助和住房保障,在厦安家无忧。

符合选拔条件的博士生来厦后,可认定厦门市C类人才,申请13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申购最高100平方米人才房或享受每月6000元的租房补贴),其中购房补贴分10年发放(首次发放30%,第2至第5年每年发放10%,第6至第10年每年发放6%)。

安家补助方面,各类人才略有不同。其中,中学教育类人才来厦前3年,给予每年10万元生活补助;来厦3年并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4年以上聘用合同后,第4至第7年每年给予6万元生活补助(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四个区工作的,第4至第7年每年再给予1万元生活补助)。

高校科研类人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10万元;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四个区工作的,在厦前3年再给予每年5万元生活补助。

医疗卫生类人才来厦前3年,给予每年10万元生活补助;来厦3年并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4年以上聘用合同后,第4至第7年每年给予8万元生活补助(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四个区工作的,第4至第7年每年再给予1万元生活补助)。

配偶可随迁,子女入学有优待

优培生在厦工作期间,其子女可结合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推荐在工作地或生活居住地优质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其配偶需随迁安置的,可帮助协调同性质单位调动或优先推荐就业,或申请5万元一次性随迁安置补贴。鼓励用人单位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补助办法。

不仅如此,人才来厦后,科研经费也有保障。高校科研类人才引进半年内,由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科研平台并给予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社会科学类不少于5万元,自然科学类不少于20万元;医疗卫生类人才引进半年内,由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科研平台并给予不少于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须承诺在厦门服务不少于7年

2023届优培生包含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两大类,每人仅可报考一类,最多可报考3个岗位。3月10日24:00前,可登录“厦门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系统”(网址:https://app.hrss.xm.gov.cn/syzp/v3/)注册报名。

工作安排上,中学教育类根据个人报考意愿选拔到厦门市教育科研机构或学校任教;高校科研类根据个人报考意愿选拔到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以及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教学科研岗任职;医疗卫生类根据个人报考意愿选拔到厦门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优培生须承诺在厦门市服务不少于7年。报考者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1987年7月31日及以后出生),须在2023年7月31日前毕业,并在12月31日前取得相应学位;境外大学毕业生须在2023年12月31日前毕业、取得相应学位,并在入职前提供学历认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