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省媒看集美 > 正文

厦门集美:聚集成改革之力 谱融合发展新篇

2022-12-28 14:21:06  作者: 林泽贵 黄鑫 瞿凯强 王小杰  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多层次多维度突破

高效协同提“温度”

“里賀!哇來為里侯畝!”

走进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集美区“台胞服务驿站”,墙上“你好!我来为您服务!”的闽南语标语映入眼帘,让台胞倍感亲切。

作为厦门首个设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台胞服务驿站”,以“台胞服务台胞”为特色,特邀在集美工作、生活的台胞台青当“服务专员”,为辖区台胞、台企提供“一条龙”帮办服务。

目前,集美台胞服务驿站已服务台胞超过5600人次。“像家人一般,有温度、高效率。”在驿站服务专员林亭君帮助下,快速换发完台胞证的台胞张裙赞个不停。

“温度”,始终是集美集成改革的关键词之一。集美集成改革始终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秉着“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在同等待遇上发力,坚持在情感认同上聚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聚焦“通、惠、情”三篇文章,集美区一次次突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系统解决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经贸合作体系、温馨周全的福祉保障体系和心灵契合的人文交流体系等“三大体系”,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突破。

在两岸经贸合作上,集美区以打造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互通、金融畅通、人才联通。积极创新两岸产业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两岸冷链物流、现代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养老等产业合作,建立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成立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和台湾人才服务中心,为台湾人才提供精准细致的服务。截至今年10月,在集1114家台企基本融入了集美区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文旅创意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17家台企入驻影视文创园,27名台胞被评为省市级人才。

为助力在集台胞台企更好地融入集美,集美在金融畅通方面有不少创新突破。一方面,打造首只由台湾团队管理的台资基金——华犇基金,助力台企在大陆上市,已为20家台企担保2.45亿元,帮助48家台企融资38.66亿元;另一方面,创新推出首个专门为台胞设计的线上两岸薪资汇出产品“薪速汇”,提升台胞跨境存汇安全便利性,累计办理2571笔计1.88亿元。

在增进福祉保障上,集美区从优化服务体系、落实同等待遇、深化权益保障三方面入手推进集成改革,将医疗养老保障、教育住房需求、参与基层治理等涉及台胞在集学习、就业、生活、生产等领域细化为10个方面工作举措,加大两岸融合吸引力。

完善台胞就学就业、居住生活、法律服务、职业技能认证等政策措施,出台台生奖学金补助、台胞困难救助办法等;创建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吸引多家台企、多位台青主播入驻逐梦;开通全市首个设立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台胞警务服务站、台胞办税绿色通道,推出26项“一件事一次办”台胞套餐,实现“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建立涉台检察联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服务工作站,聘请台胞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员,维护台胞台企合法权益;实施台青聚融友好工程,成立“两岸青年企业家协会联盟”“集美台青创基地联盟”,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在集美,台胞台企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福祉权益得到全方位的有效保障。

据统计,集美现有常住台胞5000余人,台青创团队530支1203人。在台胞社工服务中心的帮助下,830名台胞参加医社保,568名台胞入住人才公寓,11名台胞完成技术士等级证书认定。“台+金融”“台+青年”“台+文旅”“台+研学”“台+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台”元素与集美深度融合,越来越多在集美的台胞更加融入集美,21名台胞担任区政协委员、工会委员、妇女委员和青年发展促进会会员。

在两岸人文交流上,为进一步探索系统化、规模化的文化交流机制,集美深挖两岸同根同源文化,密切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等“四条纽带”,拓展“1+1+N”泛营地研学模式,完善两岸龙舟文化节、两岸特色庙会、两岸月老办事处等活动平台,成立“两岸青年企业家协会联盟”“集美台青创基地联盟”和“两岸亲子学院”,举办“共同家园、共同记忆——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和两岸民俗信仰城隍文化节、两岸书画作品展、两岸新媒体论坛等活动,创建“海峡音乐公社”,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打造1个国家级、4个省级台青就业创业基地。通过创新交流形式、完善交流机制、拓展交流途径,不断拓展两岸人文交流内涵,提升两岸融合发展向心力。2020年以来,集美累计举办两岸各类交流活动280场次,其中青年交流活动175场,万余人参加;线上交流“她说”“青青之约”等新平台活跃,累计制作220期线上节目,浏览量超502万次。对台研学再上新台阶,在疫情肆虐下,三年来仍累计接待两岸研学生141万人次,台湾青少年2.5万人次,研学总部基地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如今,在集美,两岸经贸合作更紧密、人文交流更活跃、台胞生活更温馨、两岸同胞心灵更契合,特有的“集美温度”融通了两岸同胞的“心”路,两岸融合结出累累硕果。这座充满青春活力之城,正快速凝聚起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强劲动力,阔步迈向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改革永远在路上。集美区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巩固和深化集成改革试点成果,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持续完善保障台胞福祉的制度措施,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率先把集美建设成为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林泽贵 黄鑫 瞿凯强 王小杰)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