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央媒看集美 > 正文

厦门集美:书写两岸经贸融通的时代答卷

2022-12-13 11:20:15  作者: 颜祥子 钟瑜  来源: 中国商报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商报(颜祥子 记者 钟瑜)东海之滨,杏林湾畔。位于福建厦门的集美台商投资区成立于1992年,2003年与杏林台商投资区合并发展,于今年12月迎来了设区30周年。30年来,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肩负两岸融合前沿阵地的使命与担当,焕发两岸经贸融合活力,书写两岸经贸融通的时代答卷。如今,1114家台企崭露头角,促进产业互通发展形成生态圈;政府细致入微的金融及上市服务赋能台企增资扩产,规上台企年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1/3;5个台青创业基地、多个台青创新平台,两岸人才共创燃动创新引擎……

30年间,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发展澎湃不息,始终如一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台商、台企发展。作为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区和省级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党的十八大以来,集美台商投资区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探索出一条“肩并肩、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的两岸经贸融通新路。回顾30年的沧桑巨变,两岸经贸融通的特写画面跃然眼前,两岸人文情融、福祉惠融、家园和融的繁盛景象清晰可见。

1.jpg

杏林台商投资区(林志杰/摄)

企业“肩并肩”

打造产业互通生态圈

两岸经贸融通路径在于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产业互通良好氛围,两岸企业“肩并肩”,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经贸合作体系。

11月18日,台湾三阳工业集团与厦门海翼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杏摩托)举办公司成立30周年盛会。

1992年,三阳工业集团带着先进工业技术来厦,最早与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共同投资6000万美元开设厦杏摩托车厂。“虽后来股东组成发生变化,但仍是当地厦企与台企携手同行。”公司总经理室协理陈裔庆如是说。

摩托车制造离不开许多专业零件配套供应,在公司号召下,18家摩托车配套台企如全兴工业、士林电机等来集投资,这些企业不仅为厦杏摩托提供完整供应链,也为集美区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厦杏摩托车不断升级换代,其轮胎来自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机身车架件的钢管材料来自于厦门市富全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全钢铁)……这些坐落于同一个片区、拥有台资基因的“邻居”,都在集美区实现新发展。过去两年,厦杏摩托车年增长率20%,产值25亿元,今年1—11月,摩托车品类出口量排名全国第9,出口国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集美区工信局支持下,公司正谋划8亿元增资扩产计划,用于改善仓储及拓展研发。”陈裔庆表示。

无独有偶,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最早一批来集台商,吴进忠创立了厦门来明眼镜厂。面对配套短缺,他游说镜片、金属、树脂等多家台湾配套厂商来集,并向政府部门争取将眼镜产业作为区域发展重点产业之一,健全上中下游产业链,后来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厦门眼镜产业,生产规模和技术跻身大陆乃至世界较高水平。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和产业链延伸是集美区长期的战略布局。为顺应这一趋势,集美区政协委员、富全钢铁二代接班人詹淑芳正思考如何发挥集美台商集群力量,搭建两岸企业生态圈。

当前,集美区还依托集成改革创新两岸产业交流合作机制,探索新业态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两岸冷链物流、现代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养老等产业合作,创建“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和“集美集影视文创园”,建设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等,集美两岸产业合作平台羽翼丰盈。

无论是最早的合资设厂,还是到后来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再到现在两岸企业共建生态圈抱团发展,都是集美区30年如一日推动两岸产业互通、培育两岸经贸发展新机遇的累累硕果。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