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打造两岸融合发展“集美样本”

2022-12-06 11:11:23  作者: 王耀杰 李莉琴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打造两岸融合发展“集美样本”

集美区以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3年来实现了“五大集成”,构建了“三大体系”,取得了“四个明显成效”

戴上大红花,高唱《青青之约》,奔赴广阔农村天地。2022年11月18日下午,集美区第三届“手创青村”两岸青年乡创研学工作营,在后溪镇后溪村举行开营仪式。

这是反映集美区县域集成改革的一个镜头,也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一幕源于3年前的一个改革试点。

2019年12月,我省确定集美区围绕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进行县域集成改革试点。3年来,在省委、市委改革办的精心指导下,集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关于“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实现“五大集成”

系统思维引领下的创新做法

县域集成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提出的课题,是一项涉及领域广、挑战难度大,创新要求高、亟须破解课题多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集美区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实现了“五大集成”:

集成力量和资源。先后成立区级两岸融合发展中心、两岸研学交流中心、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两岸文旅融合中心和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智库,打破40余个部门“壁垒”,整合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力量资源。

集成政策和措施。一揽子制定“1+7+2”改革方案(1个总体方案、7个专项方案、2个保障方案),建立同步谋划、一体部署的工作机制,实现改革进度与效果相统一。梳理中央和省、市惠台政策措施,研究出台扶持台商台企的具体措施办法,编制成册《惠企政策e码通》。

集成平台和要素。设立台胞服务驿站,开通台胞警务服务站、台胞办税绿色通道,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集美台青创基地联盟”“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助力台青就业创业;开发“智慧两岸”线上平台,提升“i研学”功能,实现“线上线下”集成服务。

集成项目和任务。坚持清单化实施、项目化运作,所有涉台工程项目由区委台港澳办牵头抓总,实施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立项,采取考评考核、任务销号等措施,做到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确保涉台工程项目快推进、真落地、见实效。

集成特色和品牌。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机制,创新“1+1+N”泛营地研学新模式,打造最大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做大“聚融壹家”等台青创基地,培育“台青集美创业”特色品牌;拓展“两岸龙舟文化节”“两岸特色庙会”等活动内容形式。

构建“三大体系”

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

集美区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故里,拥有杏林、集美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台”元素优势明显。集美区发挥独特优势,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

“以通促融”,构建便捷高效的经贸合作体系。加强产业互通。创新两岸产业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两岸冷链物流、现代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养老等产业合作,创建“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和“集美集影视文创园”,建设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设立台湾影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助力金融畅通。设立台商基金,吸引高新技术台资企业落户集美;成立台企上市服务联盟,积极鼓励和支持优质台企对接资本市场;出台政策鼓励设立台资股权类企业、台资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破解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深化人才联通。成立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聘请6名台湾教师组成“台籍专家顾问团”;创建两岸人才与项目协作机制,组织“集炬先锋”人才成长训练营走入台企交流学习。成立台湾人才服务中心,出台台湾人才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以惠促融”,构建温馨周全的福祉保障体系。优化服务模式。设立台胞服务驿站,首批推出26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提供“无障碍式”帮办代办服务;建立台胞警务服务站,实现出入境、派出所、车管所等警务事项“一站办理”;开通台胞办税绿色通道,实现台胞税务“一窗通办”;开设“智慧两岸”服务窗口,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落实同等待遇。完善台胞就学就业、居住生活、法律服务、职业技能认证等政策措施,出台台湾卫技人员就业方案、台生奖学金补助、台胞困难救助办法等,招聘台湾教师到集美任教,修订社会组织评估办法,支持台胞参与社会治理,建立台胞列席政企通气会议机制。深化权益保障。设立台胞社工服务中心,举办台胞社工培训,成立全省首支由台胞组成的“苔·芯”志愿服务队;建立涉台检察联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服务工作站,聘请台胞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员。

“以情促融”,构建心灵契合的人文交流体系。创新交流形式。用足用好“海峡论坛”平台,2022年7月,落地“共同家园 共同记忆——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实施乡情亲情延续工程,每年举办两岸书画作品展、海峡论坛创意涂鸦等活动,创新两岸龙舟文化节、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两岸特色庙会等活动内容形式,打造“她说”“青青之约”等两岸线上交流新平台。突出青年主体。实施台青聚融友好工程,成立“两岸青年企业家协会联盟”“集美台青创基地联盟”,举办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打造1个国家级、4个省级台青就业创业基地。做强研学品牌。研究出台对台研学奖励办法,拓展“1+1+N”泛营地研学模式,成立两岸研学交流、青少年发展、文旅融合三大中心,实现“研学+文旅+青创”三大优势产业互补,打造大陆最大研学旅行基地。

取得明显成效

“四个更”彰显改革丰硕成果

聚焦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这个目标,集美区坚持系统集成理念,着眼两岸融合,敢于创新突破,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协同推动联动,取得了试点改革的丰硕成果。

经贸合作更紧密。目前在集台企1114家,已有3家上市,1家挂牌新三板创新层、204家进入两岸股交中心“台资板”。设立的由台湾团队管理的台资基金——华犇基金,总规模已达3亿元。台胞“薪速汇”累计办理2379笔,17396.5万元,区担保公司已为20家次台企担保2.45亿元,免收担保费121.53万元,全区金融机构为48家(212家次)台企提供信贷融资38.66亿元,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厦门银行等可开办台胞信用卡。2022年全省首创《集美区台商增信基金设立方案》,区财政局出资1000万元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集美区台商增信基金,为辖区台湾青年创业企业信用贷款提供增信服务。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高校台籍专家智库先后为30余家台企提供智力服务,17家台企入驻影视文创园。

台胞生活更温馨。台胞服务驿站累计服务台胞5220人次,区台胞社工服务中心累计服务515人次,先后帮助830名台胞参加医社保,安排568名台胞入住人才公寓,完成11名台胞技术士等级证书认定。台胞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度高,已有21名台胞担任区政协委员、工会委员、妇女委员和青年发展促进会会员。台胞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20年以来累计调解涉台纠纷45起,提供法律服务100余次;发放台胞人才补助350万余元,台胞在集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人文交流更活跃。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两岸特色庙会等活动。2020年来累计举办两岸各类交流活动280场次,其中青年交流活动175场。对台研学再上新台阶,累计接待两岸研学生141万人次,台湾青少年2.5万人次,研学总部基地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同胞心灵更契合。集美现有常住台胞5000余人,台青创团队530支1203人,省、市级台湾人才27名 。“台+金融”“台+青年”“台+文旅”“台+研学”“台+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台”元素与集美深度融合,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近200名台胞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记者 王耀杰 李莉琴 通讯员 王小杰 潘渊泉  来源:集美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