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概念水”频出身价高 1元多的瓶装水市场难觅

2022-08-20 16:36:33  作者: 吴佳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喝开水、运动水……市场上瓶装水概念五花八门。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吴佳)泡茶专用水、凉白开熟水、婴幼儿饮用水、含气天然矿泉水……随着高温天的持续霸屏,瓶装水市场激战正酣,除了在水源地、微量元素等方面大肆比拼外,还拥有名目众多的特有“概念标签”,身价也随之悄然上涨。这些“概念水”市场接受度如何?业内人士又怎么看?记者为您探访。

【现象】

新概念频出 有的标称“适合婴幼儿饮用天然水”

连日来,记者走访见福便利店、爱鲜生、夏商民兴及元初等超市发现,市面上在售瓶装水的“标签”名目繁多。如康师傅的喝开水,标称“熟水好吸收”;农夫山泉天然雪山矿泉水,标称“源自长白山原始森林”;速步的葡萄糖补水液标称“能快速补充人体因流汗而消耗的能量”。还有一些瓶装水标称“适合婴幼儿饮用天然水”“适合泡茶的武夷山泉水”等。

此外,瓶装水的产地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国内地点外,还有意大利、加拿大等。如元初超市的加拿大天然冰川水500毫升售价3.9元,某款产自意大利的含气天然矿泉水355毫升售价7.9元。

记者发现,这些拥有特殊“标签”的瓶装水售价均不低。如一瓶550毫升的康师傅喝开水售价2元,一瓶535毫升的农夫山泉天然雪山矿泉水售价为3元,一瓶500毫升的速步葡萄糖补水液售价5.5元,一瓶1000毫升的农夫山泉婴幼儿饮用天然水售价超8元。相比之下,一桶4升的泡茶专用武夷山泉水售价才15元,且这已比其他品牌4升桶装水售价高出不少。

【市场】

“1元水”难觅 便利店瓶装水单价多为2元至4元

记者走访发现,只有少部分超市还有1元瓶装水(以500毫升以上为参考)在售,且品牌甚少,多数需要整件购买。

在夏商民兴超市金尚店,十余款在售瓶装水中,仙森山泉水510毫升售价1元,若是整件(12瓶)购买只需9.9元,折算后每瓶单价不到1元;其他的每瓶售价大多集中在2元至4元。

在某小区见福便利店内,两层的货柜里大致有十余款瓶装水,每瓶价格均在2元至4元,不见“1元水”。

近年来,各瓶装水厂家纷纷把目光瞄向了高端赛道。京东超市之前发布的《2021水饮行业创新趋势报告》指出,伴随着传统1元水消费增速的下滑,利润率更高的3元及以上的中高端水市场,成为巨头争夺的焦点,中高端饮用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其市场增长空间也随之打开。

【调查】

看不懂说明 消费者多以品牌为选购标准

面对琳琅满目的“概念水”,市民接受度又如何?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多数市民不会分辨,均以品牌为选购标准。

爱鲜生超市在售的十余款瓶装水中,有两款单价低至1元。一名年轻的女士选购了售价2元的某品牌天然水,面对记者询问“为何不买1元水”,该女士表示实在看不懂成分说明,平时购买只看品牌。家有双胞胎的林女士很重视水质,经常购买某品牌的婴儿水,她觉得相信大品牌应该没错。

参加工作不到3年的赵女士因为租房居住,没有条件安装净水器,瓶装水就是其日常饮用水。她表示,主要看价格,太便宜不会买,太贵买不起,4升的桶装水售价在七八元以内就可接受,并不会刻意追求“概念水”。

【提醒】

需符合国标 人体所需矿物质来自每日食物

厦门市中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袁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宣称有多少有益于健康的元素,还是来自哪些高端的产地,瓶装水基本可以归属为5大类:纯净水、矿物质水、矿泉水、苏打水和气泡水。

“一些高价瓶装水,多是利用宣传炒作提高产品的定价。”袁媛介绍,以所谓的婴儿水或者适合婴幼儿饮用的水为例,一般是宣称“产品微量元素丰富,无菌更安全”等,其实婴儿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无需额外补充水,而合格的婴幼儿奶粉也都含有适合月龄婴幼儿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6个月以后随着辅食的添加,各种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婴幼儿用水在一般的饮用水基础上,只要保证低钠和低硫酸盐(参考较严格的标准,钠离子含量不超过20毫克/升,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00毫克/升)即可。

“只要是符合饮用水国标,就是可选择的安全的水。”袁媛提醒,水的主要功效是提供水分,而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矿物质,主要来自每天获取的食物。

国家一级营养师苏思宇表示,不必刻意追求“概念水”,如果在外需要饮用瓶装水,建议普通矿泉水即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