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窗内小学:绘就“集美窗” 培育“美学生”

2022-08-16 18:19:24  作者: 蔡鹏程 杨跃强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绘就“集美窗” 培育“美学生”

这所小学以“窗”文化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打造校园文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杨娜青:窗内小学遵循尊重学生的原则,强调人性化、个性化、无边界化,融入自然和生活情趣,老师们乐于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天性,并以此为原点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正探索打造集“开放灵动、互动分享、自然生态”于一体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走进窗内美自己、走出窗外美世界”。

距离厦门北站不到三公里,有一所结构紧凑、错落有致的学校——厦门市集美区窗内小学。走进窗内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万世师表”——孔子的全身塑像,以及四扇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窗户”:“学窗”“同窗”“天窗”“云窗”。

窗内小学校长杨娜青介绍,学校从2014年开办伊始,就明确办学定位要从校名中的“窗”字入手,挖掘窗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以独有的“窗”文化为载体,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培育“美学生”的校园文化工程。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集美窗”校园文化建设颇具雏形。

富有特色的“集美人文之窗”

学校建有教学楼3幢,综合办公楼1幢,室内体育馆1座等,在建筑物外立面、楼内走廊、楼外连廊等地方随处可见富含窗元素的窗花、窗棂、窗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1号教学楼与2号楼之间,学校开辟设立了“集美人文之窗”微型景观。该景观沿袭中国传统艺术结构技巧,“拓闽荒”“过台湾”“下南洋”三幅巨型石雕赫然入目,两侧楼梯的墙面装饰有形式各异的窗框,窗框里展出与嘉庚精神、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学村文化相关的典故、谚语、俗话、歌谣等。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小广场,“闽南文化的践行者、华侨文化的引领者、学村文化的开创者”陈嘉庚先生的铜雕立在中间。

学校立足“学窗勤”“同窗爱”“天窗融”“云窗美”的培养目标,自主研发了“集美窗”校本课程。通过“窗下功夫”系列十余门个性与多元的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让孩子们在沉浸、互动式的体验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

兢兢业业的年轻教师队伍

学校共有省骨干班主任1名、市专家型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骨干教师10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全体编内教师比约65%。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1.9岁,这是一支年轻化、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杨娜青回忆道:“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在校园巡查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学校音乐老师吴铮铮正组织学生加班排练大合唱、小合唱。吴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多一个孩子上台,就多一个在窗外闪亮的窗宝’”。

在窗内小学教师团队中,还有:“希望学校能够成为市级足球特色校”的魏巍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承办二胡音乐会”的白洁老师……一批批老师用心血和智慧、信仰与勤奋书写教育情怀,在教书育人中编织“教育之梦”。

探索打造“窗内父母”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

新时代下学校不再是唯一的育人主体,家庭与社会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与优势,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势在必行。学校基于“知识管理系统”这一新式定义,着手从“窗内”二字入手,因地制宜、探索打造独有的“窗内”家校社人文文化,构建“窗内父母”家校社协作育人平台,力求使之成为学校鲜明独特的特色项目。

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下,窗内小学的老师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参加专业正规的家庭教育培训,截至目前共有44位教师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兴职业技能证书。

“校园四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以‘修言、修德、修身、修行、修智’为抓手,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为依托,培养‘五美’少年。” 杨娜青表示,“校园四节”不是简单的“1+1+1+1=4”,而是涉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为每个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础。

体育节为教育成长积蓄“健康力”,艺术节为人格塑造增加“自信力”,科技节为学生成才积淀“发展力”,读书节为雅言传承积累“核心力”。在学校多年坚持开展的“校园四节”活动熏陶下,窗内小学毕业班学生考进特色校的人数日趋增多。2022届毕业班学生中考进厦门六中“阿卡贝拉”班2人、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班”1人、集美中学“诚毅班”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记者 蔡鹏程 通讯员 杨跃强  来源:集美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