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厦门人社:聚人才惠民生促发展 奋力开启新时代人社事业新征程

2022-07-06 13:19:51  作者: 邹玒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6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立足更高起点,着眼更高层次,聚焦更高水平,全力引人才、保就业、强保障、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5日上午,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办厦门市人社局专场。厦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赖祖辉,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陈国荣出席并发布有关情况,发布会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官军主持。

引才育才成效显著 特色鲜明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过去十年,厦门市人才总量从63万上升到147万,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600人,各类人才总量位列福建省首位;每万人大学受教育比例从17.8%增长到26.94%,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厦门市已多次获评“最佳引才城市”“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

厦门市强化国际人才引育,修订实施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创业法规。10年间,厦门每年引进留学人才从591人增至1821人,目前全市留学人才总量超过3.4万人,每万人常住人口留学人才65.9人,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10年间,厦门市深化职称改革试点,探索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物联网和智能输配电等行业率先开展职称评审办法改革试点,“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打造两岸人才高地方面,厦门首创台湾特聘专家制度,累计评选540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现有省级以上台湾青创基地22家(其中国家级7家),数量位居大陆城市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台湾技术士证书直接匹配对应大陆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厦门市还突出职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技能提升行动,10年间,培训各类劳动者142.41万人次,全市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省级71家,福建省3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均在厦门。

就业工作纾困克难 保障有力

厦门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保障力度,10年间,全市累计失业人员再就业88.33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44万人,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39.14万人。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全市83.67%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

同时,厦门市持续深化重点群体就业政策,不断提升就业供需端匹配度。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3.15万家,比十年前增长487.56%;登记在职职工275.08万人,比十年前增长86.09%。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衔接就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在10省25地市设立劳务输入基地,创新开展“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来厦返厦,在缓解企业用工短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市外来厦务工人员达195.41万人,比十年前增长94.59%。

对接“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指标体系,厦门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包容普惠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劳动力市场服务与监管指标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厦门市公共就业以90.15的得分,排名全国第一。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