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厦门教育“课”上得好 身后有智囊

2022-07-05 08:51:20  作者: 佘峥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教育“课”上得好 身后有智囊

厦门市第五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明日召开

6年承担全国课题26项

2016—2021年,厦门共承担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6项,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14项;承担省级规划课题近千项;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621项、市级课改课题立项262项。所属6个区共立项区级课题3333项。

30年来首个“国奖”

2021年,厦门一中教师王淼生的著作《概念:数学教学永恒主题》,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厦门基础教育界30年来在该奖项上首次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奖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最高级别奖项,作为权威的政府科研奖项,在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

厦门教育科研为学制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参考,图为中考体育考试现场。(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熊杰明天,厦门市第五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这些年来,厦门基础教育在福建一枝独秀的原因,可以从本次会议找到一些答案——高质量的厦门教育科研,推动了厦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并不是很多人知道,美名远扬的厦门教育,背后有教育科研的功劳。

从术语看,“教育科研”全称是“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某种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教育的“智囊”——没有高质量教育科研的支撑、驱动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是不可想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也是比较困难的。

市教育局说,过去六年,厦门教育科研围绕厦门教育发展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展开研究,为服务教育科学决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与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为您介绍这个“幕后功臣”,是如何推动厦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激发教育之智

它功不可没

它是教育重大决策的

智力支撑

近年来,厦门出台的重大教育战略决策,都有教育科研的支撑。

市教科院介绍说,厦门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对重大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来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有效策略,支撑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先后完成《厦门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厦门教育现代化2035》《厦门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研究》和《厦门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多项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任务。

不仅如此,在全市重大教育政策的出台、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教育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科研不断发力,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厦门教育科研还走出厦门,完成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修订研究》《福建省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等课题研究任务。

近日,厦门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及青年教师到“漆线雕”生产线 学美工技艺。这是将“厦门漆线雕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活动之一。

它让价值观教育

“抓得住”

这些年,厦门教育科研做了一件大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抓得住”——价值观教育隐藏在事物背后,学校如何找到一个“把手”来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厦门教育科研围绕这个重大课题开展研究。2007年,厦门启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2019年,厦门又成立《厦门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组,深入研究并构建纵向涵盖大学、中职、中小学、幼儿园,横向贯通课程、文化、实践育人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这里的突破在于:价值观教育不仅在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还在学科课堂上渗透,后者被认为是难点。

2020年10月,在“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厦门实践研讨会”上,厦门向全国参会代表推出了200万字看得到的阶段性成果——一套4册《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丛书,配编了8本《优秀案例选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校园提供可操作指南。

教育部点评说,厦门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研究,并取得成果,这是一个我们想破解都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他们已作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迈向3.0版

这几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厦门心理健康教育也走到聚光灯下,完成它的一个跨越——正在迈向3.0版。3.0版的特征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只解决学生心病,而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学校人文精神的升级。

3.0版背后,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推动。近年来,市教科院先后承担“全面加强厦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等课题研究,涉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生涯教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它指导学校

开展五四分段实验

在厦门实验小学,从三年级起的每个学期,学生们都要走出校园,到植物园、艺术馆、科技馆、华侨博物院去上课。这是这所小学进行的项目式课程研究,为的是“在真实的场景里运用跨学科多维知识,解决真实性问题,发展孩子的真实性学力”,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这是教育科研在一线发挥作用的体现。一直以来,厦门教育科研把研究做在课堂上——加强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研究,服务教书育人。

近年来,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重新走红,越来越多的老师从实践中发现,小学五年其实可以完成教学阶段的任务,初中四年有利于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2019年9月开始,厦门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始进行五四分段实验,而这自信,也来自厦门教育科研的贡献——在此之前,厦门市教科院推进厦门市直属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五四制”的课题研究工作,编写“五四制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并多次在基层学校中进行调研,为学制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参考。

每个学期末的高中市质检后,在厦门市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上,学生不仅可以查到自己考多少分,还可以查看自己的试卷的大数据分析,这个系统也是厦门教育科研强化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成果。

创新教育之制

它用心良苦

市教科院说,厦门教育科研的活力,还来自制度建设。

不问“出身”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科研规划办(以下简称“市教育规划办”)先后两次修订课题管理办法和专著资助出版管理办法,淡化对课题参与人的资历要求,减少结题过程中对论文数量的考核要求,并把评价重点放在课题能否为政策决策服务,是否有创新等关键点上,把是否服务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作为考核的重点,力求破除“五唯”(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设立“黑名单”

这几年,市教育规划办每年还开“小灶”,对每个年度获得市级立项的课题主持人开展培训,从课题开题、中期评估、成果鉴定、结题验收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有效,为提高全市教育质量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教科院把科研诚信要求融入科研管理全过程,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人员记入“黑名单”——在课题、专著申报中增设《学术诚信承诺书》,对历年未结题的市级规划课题、教育科研专著进行专项清理,对教育科学成果评选活动中出现的随意增加非真实研究成员等不端行为给予取消奖项等惩戒,有效推动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

“项目带经费”

厦门的教育科研有经济基础。市财政每年以“项目带经费”的形式支持和保障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据统计,每年市级财政为市级教育科研工作拨付100多万元的经费资助,6个区级财政为各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共拨付500多万元的经费支持。

在第四届、第五届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和厦门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市教育基金会共资助了34万元专项经费。

各学校也积极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不求数量求质量

近年来,厦门每年立项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控制在100项左右,同时做到不追求数量的盲目扩展,而是控制课题研究规模,鼓励研究范式创新,注重课题研究质量,注重研究成果转化,提高课题研究效益。

2016—2021年,厦门共资助出版了47部教育科研专著,这些专著是厦门基层学校教师多年致力于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市教育规划办说,这些专著对于传播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融入“名师工程”

一直有人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教授、教育科研专职人员的事,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在厦门,越来越多的老师改变了这种看法,他们逐步意识到,教育科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

厦门教师的成长,也有教育科研的力量。市教科院说,厦门把教育科研融入“名师工程”,对每一个层级的名师培养,都做到课题研究与名师培养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把教育科研作为评价硬指标,目的是鼓励教师在研修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此外,厦门还把教育科研融入教学技能比赛,在各种比赛中,都把教育科研作为比赛内容,让教师在比赛教学技能的同时,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