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思政对话百年史光 陈景润之子陈由伟走进厦大思政课

2022-04-29 22:34:12  作者: 刘玮 杨娜 李斯倩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景润之子陈由伟给厦大学子们带来了一堂振奋人心的思政课(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东南网4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刘玮 通讯员 杨娜 李斯倩)“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面对鲜花和掌声,我父亲没有半点松懈,心系祖国、潜心研究直至生命的终点。”看着一张张难得一见的老照片,同学们不禁发出一声声轻叹,震撼不已。从英华中学的“booker”,到厦门大学的“爱因斯坦”,再到中科院数学所的“拼命三郎”,在厦门大学南强101教室讲台上的陈由伟正在缓缓道来那些关于陈景润不为人知的故事。

4月28日,在袁华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邀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数学家陈景润之子陈由伟,他以“猜想、理想、梦想——科学精神弘扬与当代青年担当”为题,结合陈景润教授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振奋人心的思政课。当天,除了现场同学,在思明校区、翔安校区等六百余名同学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同步听课。

“我父亲是幸福的,他找到了一生挚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陈由伟谈到。陈景润少年立志,潜心科学,凭借超乎寻常的毅力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问题,创造了距离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在那个年代,历经磨难的科学百废待兴,《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的发表令国人振奋。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陈景润代表着一种希望:科学、真理和善良必将战胜迷信、谬误和野蛮。

“父亲在因‘哥德巴赫猜想’闻名时,依然不忘初心。报告发表后,他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数学的钻研中,以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报效祖国。”1979年,陈景润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当时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他毅然拒绝丰厚待遇,选择了回到国内继续钻研。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陈景润也一直心系祖国,心系科研,始终秉持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

谈及陈景润在厦门大学求学、任职的经历,陈由伟动情地说:“厦门大学是我父亲数学梦起飞的地方,在厦门大学求学、任教的时光是他最为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他始终深爱着自己的母校。”陈景润在科研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既是厦门大学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骄傲。陈由伟提出殷切勉励:“希望同学们能够心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陈由伟生动、深情的讲述不时引起同学们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但更多的时候,是专注,是感动,是震撼。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被陈景润科学、严谨、钻研、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陈景润先生的故事就像暗夜里的一束光,照亮了同学们向往科学的希望。

“请问您如何看待基础学科‘卡脖子’的问题,您对我们大学生在科研学习方面有什么建议吗?”“请问您父亲的光环有没有影响到您,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同学们纷纷提问,陈由伟耐心解答。

听完陈由伟的精彩分享后,袁华老师十分动容,她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由伟先生对父亲、厦门大学和祖国的大爱之情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质。”

“今天居然能够有幸在思政课堂与陈景润的家人交流!”航空航天学院2020级本科生林家乐同学激动地说,“陈由伟先生的到来,再一次让我感受到身为厦大人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来源于厦门大学百年奋进的积淀,也应是我们坚持艰苦奋斗的底气。未来当我们走出校园,仍然可以因为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而产生自豪感时,国家才真正有了未来的自豪!”

“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这样一种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精神,也深深触动着作为理工科学生的自己。”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仇冠琛深有感触,他谈到,陈景润教授坚守着对于数学的初心,向同学们真正展示出了厦门大学的“科学精神”,这一精神将指引着未来科研道路上无数为国奋斗的青年才俊。

“当我了解到陈景润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不曾在美发表一篇论文,却将论文全部寄回中国发表时,对陈景润先生的家国情怀感到由衷的敬佩。”信息学院2020级同学王郑濮说,这就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

陈由伟先生的深情讲述,对于激励大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研活动、用行动助力国家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陈景润所代表的科学精神是厦门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厦大“四种精神”之一的科学精神必将激励全校师生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为建设科学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思政对话 百年史光”是厦门大学打造立体思政课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之一。未来厦门大学将挖掘更多的“四史”红色资源,打造具有厦大特色的“四史”思政大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