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发挥高校智库优势 掀起大学习大讨论热潮
2022-01-21 17:14:41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用好“青年力量” 加快打造产城学人融合新城区 拥有百年学村底蕴和全市最密集的高校,青年学子和高校人才是集美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也是集美打造“产城学人”融合新城区的底气和优势。上周,集美区刚刚发布《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2022-2025)》,在昨天的研讨会上,“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成为专家们频频提起的关键词,他们从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建立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认同感等多个角度,对集美如何进一步引才、留才提出有效建议。 “集美提出要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我觉得很温暖也很感动。的确,集美发展的优势在青年,在产城学人融合。要实现产城学人融合,‘产’是基础,‘城’是载体,‘学’是源泉,‘人’既是主体又是融合的目的。人才工作说到底是人心的工作,人才是需要培养的,也是需要人文关怀的。” 集美大学法律系讲师沈协说,集美应该在人才方面做大文章,首先是加强高校人才和地方产业需求的互动,利用好集美区“知识库、人才库、研究库”的优势,构建产学研供需信息平台,让高校人才更好地为地方所需、市场所需服务。另一点是要做好人文环境和文化打造,给予青年人才、科研人员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宽松的、包容失败的科研环境,“青年人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就会有认同感。” “上周区里发布了《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2022-2025)》,方案内容非常全面、充实,目的就是为了赢得青年,留住青年。青年人来集美或者留在集美发展,不仅考虑集美是否有发展机会和前途,也关心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生活质量。”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王嘉顺着眼青年需求,从“一老一小”民生话题入手谈“民生幸福典范城区建设”。他建议,集美应该着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面向2-3岁幼儿家庭开展的低门槛、价格可承受的幼儿照护和早期发展服务, 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解决青年人的后顾之忧。 “集美辖内有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一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连续六年新增的厦门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双百计划’人才的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全市第一,这是集美的最大优势。”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认清提出,集美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充分发挥文教区人才集聚的优势。他建议“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应该更加“精准、精细”,比如,目前集美正在打造以稀土永磁材料为基础,稀土永磁电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集群,对于能实现这一领域研究或产业重大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和气魄应该更大。他还建议出台《集美区高校毕业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对于集美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学科人才加大引进力度,相关专业、学科目录也建议每年更新一次, 让毕业生、人才能够及时了解“集美需求”。 大厦之门通天下,乘风破浪涛头立。华厦学院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云岗说,总书记对福建及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构成了做好厦门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也是我们学习贯彻新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无可比拟的独特教材和鲜活养分。“我们要从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维度领悟‘两个确立’,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维度领悟‘两个确立’,从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实践维度领悟‘两个确立’,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行动中捍卫‘两个确立’,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