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厦门:​城市“轻”了环境美了 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2021-12-22 08:37:36  作者: 吴海奎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城市“轻”了环境美了 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五年来,厦门持之以恒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取得显著成效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李文林近日,早上,思明区嘉莲街道盈翠社区盈翠嘉园,居民李惠萍正提着两袋分好类的垃圾,走向垃圾投放点,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按时下楼投放,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天不分类,浑身不自在。”李惠萍说。在厦门,无论是在中心城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中,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民生“关键小事”。五年前,也就是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此后,他又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五年来,厦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不仅显著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厦门经验”。

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厦门将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变化1

垃圾减量化显著

城市“轻”下来

在2016年以前,厦门和许多城市一样,垃圾快速增长的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下,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大幅提高,日用消费品花样繁多并不断出新,一次性用品急剧增加,网购普及带来大量包装物等,都使生活垃圾产量直线飙升。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厦门建成区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超过10%。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的话,“垃圾围城”并非危言耸听。

彼时,国内大部分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较为传统、粗放,厦门也不例外,各类垃圾混在一起,大部分只能通过简单的填埋处理,不仅耗费土地资源,加上有害垃圾极易发生二次污染,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如何破解“垃圾围城”之困,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环境?一场“垃圾革命”势在必行。2016年4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提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五年目标和任务。2017年,厦门将垃圾分类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工作在厦门全市域、全领域铺开。

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首要目标。

在盈翠嘉园小区,记者看到,居民自觉把牛奶盒、塑料餐盒等可回收物分出来,投入蓝色桶内。最终,这些可回收物将被运到环保公司进行再生处理,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要是在以前,这些可回收物都是混在垃圾里,要么焚烧要么填埋,既增加末端处理负担,又造成资源浪费。”盈翠社区居委会综治卫生副主任张桂妹说,“自从推行精细化分类以后,居民都很配合,分出来的可回收物多了,其他垃圾少了。”

围绕“源头减量”,厦门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各出妙招。嘉莲街道莲兴社区的新景中心写字楼开展“天天减筷 绿色行动”,上班族们用不锈钢餐具,替代一次性筷子等;江头街道辖内酒店不再主动提供“6小件”等一次性日用品,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新圩镇面前埔村蔬菜种植户将秸秆、菜叶等加工成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天安小学的师生们将厨余垃圾,沤制成有机肥料,用来种植中草药、蔬菜等……

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近年来,厦门经济社会在持续发展,人口在增加,但是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2017年至2020年这四年间,厦门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仅为1.7%,其中,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量为184.92万吨,较2019年的200.33万吨减少了15.41万吨,实现“负增长”。

五年来,厦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填埋为主”,转变到“零填埋”。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和东部焚烧发电厂二期先后投用,全市日焚烧处理垃圾能力达到4350吨,此外,厦门还建成有害垃圾处理厂和多座大件垃圾处理厂,形成了分类垃圾分类处理的格局。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