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十三五”期间厦门集美5年来新增学位33770个

2021-12-01 08:42:38  作者: 康泽辉 吴舒远 沈威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厦门集美5年来新增学位33770个

东南网12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吴舒远 沈威 通讯员 林志杰)昨日上午,集美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十三五”以来教育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集美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03.06亿元,同时以“四个坚持”力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

5年来,集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15个,新建、移交、回购幼儿园项目49个,项目总投资24.6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3770个,新增校园总建筑面积56.69万平方米,新增校园建设用地面积47.56万平方米。

同时,建成教育城域网,实现万兆到校、千兆到桌面,全区城乡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教育全阶段“助、补、免、贷”资助体系,三年来共发放各类补助近5亿元。“十三五”期间,集美新招聘教师1848人,义务教育阶段编外教师占比下降至13.7%。目前,集美区新教师在教师队伍的占比比较高,未来集美教育将加大新教师培养力度,完善青年教师入职后5年培养体系。

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集美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集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集美区将于12月2日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加速推进集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链接

突出对台特色 做好两岸文章

2021至2025年,福建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突出产教融合、对台特色,推动闽台职业教育深度融合。而在集美区,突出对台特色的职业教育已深耕多年。“十三五”以来,集美区在嘉庚精神的引领下,打造集美特色素质教育品牌,做好两岸文章,结出丰硕成果。

职业教育突出对台特色

集美区打造的“正新(培训)学院”企业学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独具特色和实力。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在与在厦规模台资企业用工就业、订单培养合作基础上,把深度服务于辖区内台资企业作为重点,借鉴台湾地区企业做法,与正新轮胎公司谋划校企合作2.0版――成立企业学历培训培养“正新学院”,系统培训培养基层企业在职员工,前后共培训培养千名员工骨干,并形成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近年来,集美职校还继续推动校企合作3.0模式,拓展到正新公司的关联智能制造型企业,着眼于产学研、工艺研发和长时段人才培养。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还联动金门高级农工职业学校、台湾大德工商职业学校等台湾地区的职业学校,开展技能竞赛、办学经验交流会,持续推动两地职校交流协作。

今年,集美职校再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A类学校,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3个项目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国家集训队,位列全省教育系统(中高职、本科院校)第一。12月4日,金砖国家国际焊接技术大赛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集美职校的福建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内举办。

研学课堂做好两岸文章

包粽子、放风筝、读嘉庚、划龙舟……今年端午节,为期三天两夜的“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在集美区如期开营。每年不同时节、不同主题的两岸研学营,也在集美定期展开。

将教育旅游融入对台工作,让两岸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创新魅力,增进对祖国的文化和情感认同,是集美区正全力打造的两岸研学特色教育品牌。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已吸引两岸研学生超20.44万人次。“两岸研学在集美”已形成品牌效应。多个研学品牌深受两岸青少年喜爱。“疫情期间,集美两岸研学还积极试水‘线上研学营’模式,开展直播研学、视频成果展等方式,为两岸研学插上‘互联网+’翅膀,打开两岸青少年交流‘新入口’。”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主任刘柏萱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