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本地资讯 > 正文

厦门集美区大学生嘉庚论坛昨举办

2021-11-30 08:39:43  作者: 应 洁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从嘉庚精神中汲取成长力量

集美区大学生嘉庚论坛昨举办,面向青年群体打造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优质平台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 洁 通讯员 陈 雨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内涵的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嘉庚精神的价值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光彩。为了进一步挖掘弘扬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让青年学子从嘉庚精神中更好地汲取“成长力量”,昨天下午,由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文教区管委会、共青团集美区委、集美区社科联主办的第三届集美区大学生嘉庚论坛在华侨大学举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厦门市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7周年。作为集美区“嘉庚精神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本届大学生嘉庚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野下的嘉庚精神研究”为主题,通过征文、演讲等形式,在青年学子中打造学习、践行、传承、传播嘉庚精神的优质平台。

写心得 讲故事

嘉庚精神感动华侨学生、青年学子

“嘉庚先生曾对学生们说:‘我培养你们,我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他当年的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像陈嘉庚先生一样,永葆赤子之心,用心用情做事。”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的吴心茹是来自菲律宾的侨生,昨天,她用流利的普通话发表演讲,讲述自己对嘉庚精神的理解。

“我在菲律宾长大,祖籍在泉州,从我小时候,爷爷就教我说闽南话。我小学六年级暑假来集美,爷爷专门带我去了鳌园,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嘉庚先生,印象很深。三个月前,我作为大一新生又去了一次鳌园,对嘉庚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吴心茹说,陈嘉庚爱国爱乡、奋斗拼搏的精神值得青年学习,“作为侨生,我要继续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让更多华侨华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建立身份认同、共圆中国梦。”

“从集美小学到集美大学,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校主的怀抱,嘉庚精神浸润着我的成长。”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的洪奕桐从自己的经历入手,写下了情感真挚的《我与诚毅校训18年》,获得了一等奖。“这次参加大学生嘉庚论坛,对我来说是再次接受嘉庚精神洗礼的宝贵经验,今后我也会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 用实际行动传承嘉庚精神。”

小切口 多形式

12所大中专院校踊跃参与,征文数量创新高

第三届集美区大学生嘉庚论坛自10月21日发起征文以来,共收到来自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12所大中专院校的543篇来稿,征文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来稿文章中,有记叙文、议论文、小论文,还有剧本等多种表现形式。同学们以各种写作形式表达了爱祖国、爱厦门、爱集美、爱嘉庚先生的深厚情感,以小切口折射和反映了新时代对嘉庚精神的理解、思考、感悟,表达了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征文活动评审组长、 华侨大学社科处处长薛秀军教授点评道。此次征文经主办方、各高校专家的评审,最终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在昨天的论坛现场颁奖。

“本次论坛根植于嘉庚故里的深厚底蕴,蕴含对嘉庚精神的深刻观照,传递着对嘉庚事业的深邃思考。”论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集美区始终立足辖区文教特色,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承嘉庚精神。今年,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美区进一步丰富“嘉庚精神宣传月”活动内容,打造《嘉庚组歌》进校园巡演、大学生嘉庚论坛、“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暨“看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品嘉庚故事”中小学生影评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嘉庚精神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