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集美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展望未来五年发展
2021-10-14 08:53:11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创新驱动 文化铸魂 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 为您解读集美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展望未来五年发展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 洁)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集美东部新城片区等重大片区建设如何再发力?聚焦“优二强三”,集美的产业布局将迎来哪些新变化?立足高标准、高品质,集美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配套将如何再升级?这几天,集美区第九次党代会正在召开,代表们对党代会报告进行分组审议,畅谈所思、共谋发展,这些与集美未来发展相关的重点话题尤其受到代表们的广泛关注。 蓝图徐徐展开,定位逐渐清晰。今后五年,集美区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区而不懈奋斗。今天,为您解读报告,勾勒集美未来发展图景。 产业优化 创新引领 加快布局发展新兴产业 未来五年,创新将成为集美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发挥高校、“三高”企业集聚优势,集美将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依托“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区级产业引导基金,集美将加速引进高端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高质量产业项目。此外,将加大对创建国家级实验室、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等奖励力度,孕育创新动能。 以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为契机,集美将强化大项目支撑、园区承载,加速建设软件园三期,推动杏林老工业区、集美北部工业区等腾笼换鸟、机器换工,力促集美机械工业区、厦门势拓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前场物流园等集群化发展。 优二强三 推动“集美智造” 点亮“夜经济” 今后,“优二强三”将成为集美产业布局的关键词。围绕建成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集美将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稀土永磁电机生态产业链群,力促“集美制造”向“集美智造”跨越。 现代服务业方面,将加快建设中粮大悦城、三李城等城市综合体,打造多层次、差异化优质商圈,激发消费潜能。新兴产业方面,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教育医疗、信息中介、养老家政等新兴服务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超前布局5G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将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重点打造“夜赏”“夜品”“夜购”等特色板块,进一步聚集新城人气、商气。 城区提质 三大新城联动、差异化发展 构筑现代城市格局 空间再优化、品质再提升、城市形象更上一层楼——未来五年,集美将继续深入推进“岛外大发展”部署,以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宜居、文化厚重、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为目标,把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集美东部新城片区作为集美城市核心区,构建起东西联动、南北呼应、开放大气的现代城市格局。 集美新城将增强核心区“一心”的极核功能,做足聚人气、聚商机两篇文章,突出高新高端发展方向,加快提升软件信息产业层次和综合实力,建设跨岛发展“产城学人”融合先行区和示范区,带动城市繁荣发展。 集美东部新城片区将坚持一体规划、整体开发,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全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将紧扣“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定位,完善骨干路网及公建配套,重点发展商贸文旅、现代物流和智慧产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开发集体经济项目 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乡村也要同步发展。集美将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探索农村集体发展用地开发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商场、酒店、通用厂房、人才房等项目,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改革深化 深化两岸融合集成改革 推动对台产业、人才对接 深化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应有的担当,集美作为全省唯一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写好集成改革文章,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未来五年,集美将深层次推进集成改革、两岸融合,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的集成服务示范区。重点推进两岸先进制造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支持发展两岸电商新业态,建好两岸影视产业基地,扩大台资基金规模,支持台企上市。 集美将加大对台引才引智力度,加强涉台司法服务,落实出行往来、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资格认证等惠台举措;实施对台文化交流提升工程,进一步丰富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擦亮“两岸研学在集美”金字招牌。 抢抓“金砖”机遇扩大开放 支持跨国企业设立运营总部 未来五年,集美将在更宽领域扩大开放,主动对接、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建设自由港型经济特区的大局,积极参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深化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一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具备跨国经营能力的外资企业来集设立运营总部、区域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支持辖区优势企业“走出去”。 治理提效 推广“近邻”党建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近年来集美城区不断拓展、人口快速增加,给基层治理带来考验与挑战。未来五年,集美将聚焦基层治理创新,全面推广“近邻”党建模式,构筑“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此外,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推广“家住厦门-智慧小区”试点经验,持续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和“三社联动试点”,完善群防群治机制。 在辖区刑事警情降幅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的基础上,集美将立足人口变化新趋势新结构,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区。 文化铸魂 传承城市文化记忆 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 从百年学村到现代新城,集美的美不仅在于高颜值的城市面貌,更在于别具一格的人文特质。放眼未来,集美将坚持文化铸魂,深入挖掘嘉庚精神及学村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一精神三文化”特色,铸造城市文化符号,传承城市文化记忆。 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集美将持续深化“人文集美”建设,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形成高颜值高品位高能级城市文化核心区;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打造艺术普及惠民项目,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讲好新时代“集美故事”,创新城市营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 全力打造影视音乐名城 文化产业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新亮点。集美将着力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发展影视音乐、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创意、网络智能视听等“六大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速形成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和城市文化生态。全力打造影视音乐名城,促进“影视音乐+”现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以节促产”和影视音乐人才培养。发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牌效应,做强文旅融合产业,加快把园博苑打造成为最佳城市客厅。 民生优先 教育扩容提质 新增义务教育学校11所、学位2.2万个 教育、医疗是最大的民生关切。未来五年,集美将实施教育补短扩容提质工程,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推动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到2025年新增(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初步建成10所教师发展示范学校,打造9家省级示范幼儿园,3家一级达标校。 医疗资源优化 建成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市妇幼集美院区 医疗资源布局也将进一步优化。集美将加快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市妇幼集美院区等项目建成投用,建设灌口医院新院区,推动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化二级妇幼保健机构,推进锦园、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北站、灌南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加快规划杏林、侨英等人口超10万人的镇街设置分中心,实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名。 生态改善 守护“蓝天碧水”、实施“增绿”计划 集美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未来五年,集美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工程,确保空气质量排名全市前列;实施碧水工程,扎实推进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三年行动和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实施“增绿”计划,推进沿海岸线景观综合整治,加快马銮湾生态修复和绿化景观建设。 治党从严 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要实现宏伟蓝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未来五年,集美将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旗帜鲜明讲政治,聚精会神抓党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集美广大党员干部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和各级各类宣传阵地,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扩大非公党建“两个覆盖”,认真抓好村(居)组织换届工作,确保基层组织阵地全覆盖、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 导向鲜明建强队伍,驰而不息净化生态。未来五年,集美的干部选拔任用将更多地向基层一线倾斜。此外,集美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切实加强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