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幻灯片 > 正文

厦门集美这5年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1-10-12 08:23:49  作者: 康泽辉 吴舒远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厦门集美这5年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f262a5aae44decc1e185e8caddd446f0_1633992621105.jpg

东南网10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吴舒远/文 沈威/图)

不负韶华,五年“城”长。

2016-2021,集美区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GDP年均增长7.2%,常住人口超百万,民生支出年均增长5.6%,新增学位33770个……数据的背后,是一块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2017-2019年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批省级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获颁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可以说,集美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实现集美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奋力推动集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的重要五年。

集美区第九次党代会将于今天上午开幕。作为“跨岛发展”的生动样本,集美区将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奋进步伐更加坚定 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彰显担当

10月5日,园博苑重新开门迎客,6000平方米凤尾鸡冠竞相开放。灵玲马戏城、老院子、诚毅科探中心……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集美区,驱散疫情的阴霾,将移步易景的风光、底蕴深厚的人文和幸福美好的生活,重新复原。

这一轮疫情,来势汹汹。集美区党员干部勠力同心,与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同时,集美区组织两批共计702名核酸信息录入员和101名采样员,星夜驰援同安,助力打赢厦门保卫战。

集美区更高效落实,在市级12条助力企业纾困减负增产措施基础上,增设集美区11条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

这一幕幕场景,正是五年来,集美党员干部应对大战大考、要事难事,坚决扛起责任与担当的一个缩影。

防抗“莫兰蒂”超强台风,投身灾后恢复重建,全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抓住金砖厦门会晤的重大机遇,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全面提速城市更新;新冠疫情爆发后,切实扛起全市唯一定点救治医院、三个高速出口、厦门北站交通枢纽、嘉庚体育馆湖北入厦人员分流服务中心、四家境外入境人员定点酒店的重要任务,做好全民接种疫苗。高效推动复工复产,出台援企稳岗20条具体措施,兑现企业扶持资金1.18亿元。

集美区还先后投入2.8亿元,助力对口帮扶的和政县、清流县按期实现脱贫摘帽,市对区考核8项指标居全市第一。

经济动能更加强劲 “十三五”GDP年均增长7.2%

集美新城,日新月异。多个百亿项目,瞩目于此。

复星集团区域总部计划在此打造亚洲一流、国内顶级的集电子竞技、数字科创与总部经济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集美区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庞大的年轻群体和扎实的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基础。”对于企业未来在集美的发展,复星蜂巢高级副总裁、复地产业发展集团高级副总裁林舒充满信心。

这五年,集美区致力转型升级、争先进位,火热上演速度与激情,交出亮眼成绩单。“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2020年经济总量跃居岛外各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8%。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6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6.8%;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1%。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累计入库“三高”企业633家,占全市21%。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提高至 52.7%,2020年软件园三期实现营收284亿元,年均增速38.4%,入驻企业超2600家。

区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即将突破千亿,在全国区级产业引导基金中排名第三。

同时,集美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考评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全市首创开设“一站式”惠企窗口,“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9.2%。2020年底商事主体总量达9.83万户,居岛外各区第一。

此外,集美区还成立“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助推产城学人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全区研发投入水平位居全省非基本财力保障县(区)第三名,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排名全市第一,连续六年新增“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全市第一。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