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联动发力 交出“安静”成绩单
2021-09-22 14:54:42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案例4 市文化和旅游局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经营者守法意识 查处娱乐场所超时营业 6月3日,集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海凤路151号三楼厦门市金悦星辰娱乐有限公司进行日常检查。经抽查电视监控录像资料发现,该公司在5月19日2时41分和5月20日3时02分还在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存在在规定禁止营业时间内(凌晨2时至上午8时)营业的行为。 执法人员对上述现场检查过程进行拍照记录,对现场经理作了《调查询问笔录》,并对当事人开具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公司现场经理签收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见证了整个检查过程。 据调查,当事人的行为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的规定,执法人员依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相关规定,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 深入开展“静夜守护”专项整治,专项查处娱乐场所超时营业等问题,切实规范了娱乐场所经营秩序,强化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有效杜绝了城市夜间噪声污染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案例5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创新工地管理模式: 引进社会力量 试行共建共管 针对工地噪声扰民、粉尘污染等问题,不久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厦港街道蜂巢山社区一处工地,试行共建共管的新管理模式,让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在建工地的日常监管中。 这处工地是位于民族路的厦门国际交流中心在建项目工地。日常工作中,城管执法人员带着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对工地展开监督检查。特别是中高考前,工地的施工作业容易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城管执法部门会加强现场巡查督导,确保工地没有违法施工。为了降低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施工方会及时调整作业时间。 据了解,这个在建工地,市执法局联合各方把四方共建共管扩大到了六方共建共管,社区、“近邻”单位等社会力量纷纷参与工地的日常监管。遇到噪声扰民、粉尘污染等问题,社区可以直接将居民反映的问题发送到“共管微信群”里。 在此机制下,该局每个月召开座谈会,设定工地参观日,通过微信平台、座谈会等方式,让居民群众有说话的地方和解决问题的渠道,让施工单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老百姓的诉求解决当中。 市执法局介绍,接下来,他们将选取投诉量大、执法难题突出的工地,推广六方共建共管模式,让更多在建工地接受社会力量的日常监管,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一些呼声。 案例6 市交通运输局 源头监管不断升级: 工程改造优化 硬核措施助力控噪 此次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夜间噪声污染,并组织开展现场检查。 8月23日夜间,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局属单位市交通执法支队、质安中心、桥隧中心、公路中心等,联合集美生态环境局,对同集路(海凤路-侨英路段)高架桥、海翔大道(公铁立交-香山段)的提升改造工程开展联合督查。 同集路(海凤路-侨英路段)高架桥自建成运营以来,易引起噪声污染路段第一时间增设了150米长的声屏障以及禁止鸣笛警示标志,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确保有破损的声屏障、路面、井盖及时得到维修,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污染。 在海翔大道(公铁立交-香山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安装了噪声监测联动系统,实时监测各时段不同施工工序的噪声分贝值,以便随时调整各工序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夜间噪声污染。 优化施工工艺,也是一大亮点。邻近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的普通公路,施工过程中均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声屏障,提倡采用“四新技术”,采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路面结构层,确保路面平整度。 施工期间确需连续进行夜间施工的,该局会督促代建单位落实施工企业依法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申请,同时告知居民,取得居民支持,并严格落实降噪措施。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