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民生 > 正文

群众食安满意度 厦门位居15城之首

2021-08-23 08:27:31  作者: 陈 泥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织牢食安防护网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厦门以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推动食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让百姓吃得更放心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 泥 通讯员 刘伟程 刘启国这些年如果您在厦门生活,不难发现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的变化: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人的农贸市场,已面目一新整洁干净;以往总担心生鲜果蔬有农药残留,现在农贸市场的显示屏上每天都会公布当日生鲜的检测结果,不放心的话还可以在快检室现场检测;家附近的一些小餐饮店,也开始公示食品安全动态评定等级和监管部门的检查信息,用餐的安全感和舒适度直线上升……

这些变化,得益于厦门近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努力和付出。厦门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每年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并将食品安全工作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创城五年多来,厦门市达到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党政同责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成效显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标准,并有效推动了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工作机制创新。在国务院食安办对第二批创建城市中期评估中,厦门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位列15个城市第一;近三年福建省食安委对各设区市食品安全年度考核综合排名中,厦门均位列第一或A级。第三方机构测评结果显示,群众对厦门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高于80%,创城知晓率高于85%。

智慧监管

一张小票

让青菜源头可溯

一棵青菜,叩开厦门市场的大门,几经流转,最后装进一位厦门市民的菜篮子里。在这趟旅程中,它不仅要领取“通行护照”,且全程都处在“一张网”的监控之下。

为确保出现在市民餐桌上的食材都能查得清来源和去向,厦门2005年就在全国率先探索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监管,并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覆盖食用农产品、水产品、预包装食品,并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出入境、流通、消费全过程。该平台与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系统和厦门市食品药品监测预警中心实现信息互联,基本形成了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追溯链。

目前,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已将9万家经营主体的46万种食品纳入管理,追溯覆盖面超过90%,预包装食品追溯量居全省第一,为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产品召回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020年,厦门追溯监管模式入选全国十大“智慧监管”典型创新举措。

在厦门一些已完成改造提升的智慧市场,消费者买一把青菜,只要扫一扫溯源小票上的二维码,就能查询菜是从哪个地方进过来的,可以追溯到最根本的基地;餐馆等经营者还可以凭溯源小票,在市场的“上市凭证自助服务终端”上打印“上市凭证”。市场监管部门在试点农贸市场配备了智能追溯秤,通过智能溯源秤打印销售小票,可将食用农产品的入场信息、食品检验信息、销售信息等串联起来,不仅督促了经营者更好地落实主体责任,也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2020年,为全面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厦门还开发上线了进口冷链食品申报管理系统,在全国首创进口冷链食品“一码通行”制度,实现“一口申报、一码通行、一网追溯”,并在集中监管仓探索实施检测、消毒智能化。这一套进口冷链食品智慧化管理经验,在全省被推广学习。

据统计,依托全市统一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一张网追溯监管平台,厦门全市食品追溯覆盖面已超过80%,迄今已发放多达1.9万个绿色“入厦通行码”,建立起准出准入高效衔接机制。

严管重罚

“明厨亮灶”让店家“阳光操作”

2016年8月起,厦门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引导餐饮服务单位通过采用透明玻璃幕墙、隔断矮墙或参观窗口以及视频显示、网络展示等方式,公开展示后厨进货查验、后厨加工、凉菜制作、清洗消毒等重点区域、重要环节,实现“阳光操作”。

亮出后厨,可使消费者参与监督,明明白白选择消费,确保吃得安心、放心。近年来,通过建章立制、示范创建、以奖代补等手段,厦门市场监管部门在餐饮服务行业树立了“整齐划一、洁净卫生、透明公开”的“齐洁明”标准,大幅提升了厦门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推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随着网络订餐蓬勃兴起,对外卖平台的监管和引导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主动顺应变化,加大投入建成网监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网络订餐数据搜索比对、大数据查询和信息互通共享三大机制,实现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网店的自动化排查;同时,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无实体店提供网络餐饮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在“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外卖平台下线了14120个证照资质存在问题的网店,商户证照规范率大幅提升至99%以上。

规范管理

精细指导让小作坊大变身

提起食品加工小作坊,大家的印象都是“加工场所狭小、噪音扰民、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脏乱差”。小作坊加工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往往令人生疑。现在,这种状况在厦门已逐步成为历史。

今年1月成功完成转型升级、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厦门市锦大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洁明亮,包装区、冷却区、更衣室等功能区一一分开;工作人员身穿统一工作服,戴着白色帽子、口罩和手套进行糕点制作。事实上,它的前身就是一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锦大华糕点加工厂。

公司负责人陈锦华告诉记者,他们做糕点已经有十几年了,以前产品包装上连生产日期都没有,总被人质疑是“黑作坊”,也曾“一遇到食品检查就东躲西藏”。2017年,在同安区大同市场监管所的指导下,他们重新选址并进行厂房装修,按相关要求规范生产流程,取得了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糕点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为提升小作坊食品供给水平,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印发《厦门市创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点三年行动计划》《厦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提出到2021年末,使小而美、小而精的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成为常态,使小作坊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民心工程的战略目标。

2016年以来,全市创建了4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点,成立了1个特色食品小作坊联盟,10家小作坊成为厦门特色食品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厦门辖区250家小作坊已全部取得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

不仅是小作坊,厦门的食品小摊贩也实现大变身。2019年12月,厦门制定出台《厦门市流动摊贩整治行动方案》和《关于开展流动摊贩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不影响市容和交通的前提下,在流动摊贩比较集中的地方或空余闲地设置“摊规点”,变杂乱为有序、变分散为集中、变流动为固定。目前,全市各区已设置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区域29个,容纳摊位903个。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