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鹭江”号游艇的前世今生

2021-08-05 12:05:48  作者: 周思明 盖宣忠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鹭江”号游艇的前世今生

东南网8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盖宣忠走进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展馆东侧陈列、全钢基座承载、高达三层楼的“鹭江”号游艇。时值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年初以来,众多党员干部、厦门市民走进特区纪念馆,在艇身前昂首重温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

对于“鹭江”号的传奇经历,许多人已耳熟能详。但是,这艘游艇自建造以来承担了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而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最后才安家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历程的标志性文物?记者走访了曾经参与游艇保护、修缮的相关人士,揭开这艘游艇背后的传奇往事。

见证特区腾飞起点

谈起“鹭江”号游艇与自己的不解之缘,厦门宏光达经贸发展公司董事长刘生福倍感兴奋。

刘生福祖籍广东,年幼跟随父母到漳州。1977年,他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成为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之一。1981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昌市担任公务员。仅仅一年后,他就被调到厦门特区管委会工作,支援经济特区建设。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特区建设,我的命运将被改写。”他感慨地说。

调回厦门工作后不到一年,他就首次与“鹭江”号结缘。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登上“鹭江”号游艇,一边游览鹭江风光,一边听取工作汇报。已服役8年的“鹭江”号,就此载入史册。

“日期:2月8日;时间:7点40分;船位:海军码头;天气:晴;风向:东北风3~4级……”在一本厚厚的航海日志中,“鹭江”号船长吴兆雄清晰记载着当天的航程信息。

“当时,春节假期刚结束,我刚上班就接到通知,参与保障工作。”刘生福还清晰记得2月8日的早上,他与众多同事、警卫来到海军码头,同热情的市民群众一道,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就是在1984年这个春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厦门经济特区要开始腾飞了!”他说。

1993年,刘生福乘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热潮,“下海”成立厦门宏光达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后来发展为厦门宏光达古房屋维修有限公司),最初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和纪念品业务,后转型专注于文物和古建筑修复,成为当时厦门为数不多具备文物修复资质的企业之一。

光阴荏苒,待他再次听到“鹭江”号的消息时,这艘游艇已退休多年,成为厦门市博物馆的文物。让这艘游艇焕发“第二春”的使命,交到了他手上。

服役20余载功成身退

“2004年,厦门市政府将‘鹭江’号游艇移交给厦门市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收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厦门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叶玮曾经全程参与“鹭江”号游艇的接收、转运、修复工作。据他介绍,接收“鹭江”号游艇后,博物馆整合梳理相关资料,对游艇展开深入研究。

“上世纪70年代,为满足厦门接待工作需要,中央和福建省委拨出专款建造专业交通艇,将设计制造工作交给厦门造船厂。厦门对游艇建造非常重视,对游艇的规格尺寸、内部空间设置、使用设备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叶玮介绍,当时,厦门还专门派出设计制造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厦门造船厂根据使用要求和厦门港海区实际情况,参考了当时国内著名的“上海”号游艇和“北京二号”游艇,按照1973年《长江水系小型钢船制造规范》对A级航区船舶的要求,完成了“鹭江”号游艇设计工作。

资料显示,1976年,“鹭江”号游艇开工制造,1978年底竣工并进行航行试验;1979年2月6日,“鹭江”号通过验收,正式投入接待工作,最终结算造价为36.7万元。

叶玮介绍,“鹭江”号游艇投入使用后,作为厦门市政府唯一接待用船,承担了大量接待任务,为改革开放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许多与厦门经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就是发生在“鹭江”号上,众多港澳台商、外商通过乘坐“鹭江”号考察,坚定了投资厦门的决心。

2002年,为厦门工作20多年的“鹭江”号游艇完成历史使命,停靠在东渡海天码头。移交厦门市博物馆后,“鹭江”号虽然已经成为现代文物,但因为体量庞大,仍然泡在海水中风吹日晒。到2006年时,4年未曾开动的游艇已锈迹斑斑、老态尽显。

“当时,有厦门市人大代表呼吁,尽快将‘鹭江’号拖运上岸,开展全面修复和保护。”刘生福回忆,2006年,厦门市博物馆联系上他和另外五六家运输公司,希望尽快拿出“鹭江”号游艇拖吊、转运和修复方案。“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修复‘鹭江’号使命光荣、责无旁贷!”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敢闯敢试创文保先例

“鹭江”号净重将近80吨,在东渡海天码头停靠多年,未曾移动,退潮时就深陷淤泥,直接拖吊上岸非常困难。当时,有多家企业、机构参与“鹭江”号游艇打捞竞标,但他们提出的方案均以分割拆解船体为前提。“这既有悖于文物保护理念,也伤害了我对‘鹭江’号的独特感情。”刘生福说,“因此,我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破拆船体,而是想方设法将船体完整拖吊上岸。”

多方走访,数易其稿,刘生福最终拿出一套难度极高却极富创意的方案,并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根据游艇规格尺寸,提前定制全钢结构的基座和滑轨;待涨潮时将基座通过滑轨准确移送到游艇正下方;退潮后艇身与基座自然对接,再通过滑轨将基座连同游艇直接拉上拖车,开始转运。

这一方案对技术、天气、水文等提出极高要求,经精确测算,2006年8月,全钢基座被移送到游艇下方。随着晚间退潮船落,艇身“咔”的一声稳稳楔入基座,沿着滑轨缓缓拉上拖车。出水成功!码头上的施工者全场沸腾。

游艇上岸后,如何转运也是一大难题。“鹭江”号艇身加上拖车、基座、天线高达10余米,要从码头运输到厦门市博物馆,必须要经过高架桥、天桥、电线等重重阻碍。他们为船艇量身定做了10排共80个轮胎的低底盘平板车,尽可能减少运输高度,并设计两套路线,最终选择路程较远但阻碍较少的路线,在8月17日深夜成功将游艇运抵厦门市博物馆门口。

在厦门市博物馆门前陈放4年后,“鹭江”号游艇再次转运到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并启动新一轮修缮,刘生福及公司团队再次承担转运和修缮任务。“与其他文物不同,‘鹭江’号游艇是为了海上航行设计制造的工业产品。虽然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它以极佳状态高质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要在陆地露天环境中长期保存,就必然需要精心呵护和反复修缮。”刘生福说。

“保护如此庞大的现代文物,在全国也少有先例。‘鹭江’号上凝结的特区建设历史,及其本身的保护修复历程,都是厦门特区精神的典型例证。”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今,为迎接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厦门特区纪念馆新一轮的展陈提升工程正在推进。不久之后,“鹭江”号也将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