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民生 > 正文

实物配租+租金补贴 保障来厦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需求

2021-07-30 07:20:49  作者: 沈华铃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实物配租+租金补贴 保障来厦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需求

东南网7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今年1月1日后首次来厦就业、创业且30周岁(含)以下的大学生和技术骨干人才,可以享受“5年内5折租房”的优惠政策。日前,厦门市出台《关于加大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通过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实现来厦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5年内5折租房”,重点解决该群体来厦5年内的过渡性居住需求,促进厦门市引才、留才、聚才。

实物配租+租金补贴

保障大学生住房需求

厦门市是人口净流入城市,以新就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市民占比较高。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此次出台《意见》,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租赁住房的保障力度。

根据《意见》,今年1月1日后首次来厦就业、创业且30周岁(含)以下的全日制本科(含)以上毕业生;经各区(管委会)认定的、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30周岁(含)以下(非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骨干人才,可以享受“5年内5折租房”。

保障方式为“实物配租”与“租金补贴”相结合,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实物配租为主、租金补贴为辅”。其中,实物配租,原则上按不超过40平方米/人的面积标准,以实物配租房源项目市场评估租金五折配租给保障对象。厦门将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对已筹集的房源分批次面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申请。实物配租遵循就近分配原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按实际工作所在地行政区就近申请配租;若所在行政区无可配租房源,可在相邻行政区域内统筹调剂。鼓励岛内保障对象到岛外居住,岛外保障对象原则上不调剂到岛内居住。若工作区域调整,可申请调整配租房源地点。

保障对象未享受实物保障且自行租房的,各区(管委会)按区域标准发放租金补贴。其中,思明、湖里每人每年8000元,集美、海沧每人每年6000元,同安、翔安每人每年5000元。其中,户籍已迁入本市的按年发放,户籍未迁入本市的每半年发放一次。

不过,如果申请人实际工作所在地行政区内尚有可分配的优惠房源,但申请人不选择实物保障的,不得再申请租金补贴。

组建保障工作专班

建设申报受理平台

目前,厦门市正在组建新就业大学生住房租赁保障工作专班、着手申报受理系统平台建设以及其他《意见》落地实施的相关前期工作。

届时,申请人可通过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全程网办。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人还需同时满足相关条件,如与本市用工单位签订1年(含)以上劳动合同;自主创业的,申请人应提供今年1月1日后在本市办理的营业执照、办公场所租赁合同等材料;在本市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满3个月;申请人及其配偶在本市无自有住房(或与父母共有家庭唯一一套住房)等。

另外,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将不再享受本《意见》优惠政策:申请人已享受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满5年;申请人或配偶通过购房、继承、赠予等方式已取得自有住房的;申请人及配偶享受本《意见》优惠政策后,在厦连续满一年未就业的;无故空置6个月以上或出现转租转借违规行为的;已享受直管公房、拆迁安置房等住房优惠政策的。

厦门将建立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管;充分运用门禁身份证刷卡等智能化管理手段,强化日常监管。

另外,严格查处住房保障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弄虚作假的个人,一经核实,取消申报资格,依法追缴补贴资金,并记入信用档案;对弄虚作假的单位,一经核实,依法追缴补贴资金,并记入信用档案;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