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博研究员向湖北恩施州博物馆无偿捐献抗战文物
2021-07-13 07:59:59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这件80多年前的战斗机模型 浓缩着两代人的“恩施记忆” 厦门文博研究员何丙仲向湖北恩施州博物馆无偿捐献抗战文物 他的父亲何启人曾在恩施参与抗战,当地博物馆内存有照片和档案 何丙仲(左)与董祖斌的交接仪式。(本组图/记者 蓝 齐 摄) 何丙仲捐赠的战斗机模型。 何启人(右一)在恩施的全家福。 厦门日报讯(记者 赵张昀)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串联出抗战时期厦门、恩施两地的珍贵渊源;一件80多年前的战斗机模型,浓缩着两代人的爱国与思乡的牵挂。 昨日,在厦门文博研究员何丙仲的家中,举办了一个简单而郑重的交接仪式——何丙仲向湖北恩施州博物馆,无偿捐献出几件家中珍藏的抗战文物,包括一件飞机模型、一件办公用品和若干图片资料,都与他的父亲何启人有关;馆长董祖斌及工作人员,也从恩施前来,接收运送文物,并向何丙仲颁发收藏证书。 现场 无偿捐赠珍贵战斗机模型 “签了名,我的心愿就实现了,感谢你们远道而来!”何丙仲笑着在董祖斌递来的藏品捐赠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恩施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将接收的文物、资料一一装箱,郑重表示:“我们一定会将它们安全护送到‘家’。” 何丙仲无偿捐赠给恩施州博物馆的文物,都是父亲何启人留下的——最珍贵而瞩目的,是一件美制双机身铝质战斗机模型,曾是何启人办公桌上的摆件,是由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前身为“飞虎队”)赠送的。何丙仲说:“我将它珍藏在家中80多年了,即便在父亲那个年代,这件模型都很少见。”现在,全铝制的外观有了星星点点的氧化痕迹,虽不再锃亮如初,但见证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岁月。另一件文物是一把取孔钳,是二十世纪40年代,何启人在恩施使用的办公用具。 何丙仲捐赠的图片资料里,还有一张何启人在恩施生活时的全家福、一张在恩施的戎装半身相。“我在恩施出生,这张照片,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 昨日上午,董祖斌一行搭乘飞机前来厦门,交接过后将依照文物运输规范,乘坐十余个小时动车回到恩施。据介绍,经过展陈设计和布置,何丙仲捐赠的物件将设置专门的陈列单元,并作为“恩施记忆”中抗日战争展陈的一部分,预计在今年底正式展出。“我们希望通过这段历史背后的英雄史诗,展现何启人等爱国先辈寻求民族独立的精神,让展陈教育的意义更加丰富而深刻。”董祖斌说。 背景 惊喜的“邂逅” 迟来的交接 这场跨越近1500公里、从鄂西到闽南的捐赠交接,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计划,何丙仲酝酿、期待了很久,昨天终于实现。 几年前,何丙仲的一位友人在湖北旅游时,发现了恩施州博物馆内存有何启人的照片和档案资料,内容颇为详尽。何丙仲得知后非常惊喜,萌生了将家中的相关文物捐献出去、丰富当地馆藏的想法。2019年,何丙仲辗转联系上馆长董祖斌,表达捐赠意愿,也收拾好了物品,时刻准备踏上鄂西土地。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湖北成了抗疫主战场之一,捐赠计划只得搁置。 “我们非常重视这批文物,也体谅何老的身体,决定在疫情平稳后前来厦门一趟。”今年,董祖斌表达了想要带队前来接收文物的想法,这让何丙仲非常感动。 “我很感激,等到文物正式在馆陈列的时候,我会和家人飞往恩施,并邀请在美国生活的亲属回国,一起参加陈列仪式。”何丙仲也对董祖斌许下了承诺。 何丙仲说,捐赠父亲的遗物,并不仅仅是想为恩施这一父亲曾光荣战斗过的地方增添史料内容,更是想告诉海内外的所有中华儿女,党和国家并未忘记这些曾在抗日战争中殊死战斗、保家卫国的前辈,他们的血汗和牺牲,将被一直传扬、铭记。 链接 “父亲是厦门第一代飞行员” “父亲爱国爱家、无愧民族,立场坚定。在国家危亡之际,勇敢献出青春热血。”何丙仲表示,父亲何启人传承着爱国的品质和优良的家风,从始至终未曾改变。 何丙仲的祖父何仰潜是晚清最后一代秀才,是厦门乐安小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革命主张非常向往。何启人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成为厦门第一代飞行员后,便北上加入民国空军部队,飞往南京、重庆、鄂西、甘肃等重要的抗日战场。其中,恩施作为战略大后方和重要根据地,在鄂西会战等大小战斗中,担当了正面战区防御的作战任务,也进行了激烈空战。 1948年后,何丙仲再也没有机会与父亲见面。彼时,带着妻子和4个孩子的何启人奉命飞往台湾,留下年仅3岁的何丙仲,此后何丙仲和祖父母在鼓浪屿生活。何启人未再回到大陆,直到1982年在台北过世。“卌载此离别。一堂儿女,梦中清泪如雪。”何丙仲曾在父亲过世后写道。多年之后,他才在台北的空军公墓“见”到父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