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清华紫”携手“厦门蓝”首批清华大学厦门博士团开团

2021-06-30 11:16:54  作者: 邹玒 杨鸿杏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相关链接

毕业生来厦、留厦政策

厦门市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坚持一手抓外地院校引进来,一手抓本地高校留“厦”来,特别是通过积极定制政策、拓展市校合作、加强岗位开发、加大宣传推介等方式,努力提升对外地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和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厦就业率。

全方位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厦

2017年,厦门在全国较早出台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面向博士、硕士和“双一流”本科生发放每人5万元、3万元、2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2020年,拓展政策覆盖,对华大、集大、厦门理工、厦门医学院等本地普通高校留厦就业的本科生,每人发放1万元生活补贴,降低毕业生留厦就业生活成本。目前已发放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达4.77亿元。

厦门还专门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提供创业扶持、见习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支持。如本地高校毕业生在厦见习实习可享每月1980元补助,留厦就业可享社保补贴,选择创业可享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以及项目启动补助、创业场地补贴等。为吸引留住本地毕业生,去年起对本地“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可按C类人才申购100平方米人才房,今年又出台“南强兴鹭”计划,6大措施支持厦大校友在厦发展。去年厦大博士毕业生留厦就业率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32.5%。

加大校园推介和专场招聘

针对外地高校,厦门创新引才模式,策划开展“百城千校万人”毕业生招聘活动,指导各区各部门“组团式”赴各人才大本营集中地、各重点高校开设现场专场招聘,变被动为主动。

今年以来,厦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携手市国资委组团走进上海,向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在校大学生抛去“橄榄枝”;思明区走进太原理工大学举办专场引才推介会,携手十点读书等企业开展外出推介招聘;集美区邀请厦门工学院、集美大学等10所高校,走进优尼康国际互联网时尚产业园,畅谈校企合作。目前,各相关单位已赴成都、上海、哈尔滨、洛阳、西安等地举办20场引才推介会,并在31个重点城市和重点高校举办77场次招聘活动,组织1497家次企业参加,收到意向简历1.39万余份。

针对本地高校,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人社、住房等部门,分别深入厦大、华大、集大等本地高校解读毕业生就业和人才支持政策,还举办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等就业政策专场培训会,先后吸引1000多人次参加。精心策划本地高校巡回招聘,发动国贸、象屿、美亚柏科等本地龙头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岗位,2020年市区联合举办本地高校招聘对接会38场,3700多家企业提供2.2万多个就业岗位。今年厦大百年校庆之际,举办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留厦来·更精彩”专场推介招聘会,市委组织部分管领导上台推介政策,近百家本地企业提供3211个岗位,现场收到简历800余份,初步达成意向280余人。同时,线上线下联动,厦门还搭建“人才登鹭 C位无限”带岗直播间,邀请重点企业HR线上推介招聘岗位,累计吸引观看人次突破千万。

组织校企合作和毕业生实习参访

厦门鼓励企业与高校开设定制班,如太古飞机维修公司与厦门大学、城市职业学院等联合培养学生,轨道集团与城市职业学院、嘉庚创新实验室与技师学院共建人才实习实训基地等,进一步提高毕业生与本地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输送“来则能用”的专业化人才。

厦门承接教育部“蓝火计划”博士团,主动策划清华大学博士生驻厦科技服务团项目,策划开展实习岗位精准对接和城市参访活动,组织毕业生代表参访厦门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以及人才公寓、人才房、城市规划馆等,帮助学生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引导其将厦门作为职业规划首选。

近三年,厦门当年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厦门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和引领特区发展的第一资源,致力于集聚人才、留住人才、帮助人才成长发展。毕业工作有补贴,初入职场有房住……厦门推出的一系列引才政策正持续发力,吸引各地高校毕业生近悦远来。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