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2021-06-05 08:58:56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同安区紧抓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契机,构筑“一屏一湾三廊”生态格局,实现山青、水秀、湾蓝、廊绿的生态之美。不久的将来,富美新同安将更加宜居宜业,百姓更加安居乐业。图为美丽的埭头溪入海口。 全面开展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雨污混流的溯源排查。(同安区供图) 同安生态环境局联合建设局组织召开扬尘防治现场观摩会。(同安区供图) “环保管家”日常巡河。(同安区供图) 2020年至今,隘头潭国控点水质排名屡创佳绩。 汀溪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杨心亮 邵丽妙 图/通讯员 夏海滨 除署名外)漫步溪畔,河道清浅,白鹭蹁跹;眺望远方,树木青翠,天空蔚蓝……近年来,不少同安居民都有这样的感受:银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工作、生活在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生态文明之美的城区中,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同安拥有丰富的山海林泉资源,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溪流流域面积全市最大,生态控制线和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全市第一,绿色生态是它的烫金名片。 今天,同安区发布2020年环境质量公报,介绍该区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力举措,展现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的突出成效。 绿色发展,久久为功。“十四五”新征程已开启,如何通过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助推“两高两化”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超越?同安区将“生态美”写进“十四五”战略任务,并把“生态立区”作为辖区四大发展定位之一。 当前,同安区正精心布局“一圈一轴双新双引擎”发展空间。即构建同安北部生态圈,打造山海发展轴,推动产业更新升级、城市更新提档,驱动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和同翔高新城发展“双引擎”,塑造空间之美。 此外,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抓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契机,构筑“一屏一湾三廊”生态格局,实现山青、水秀、湾蓝、廊绿的生态之美。不久的将来,富美新同安将更加宜居宜业,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同安,观山海林泉之景,聆听该区绿色发展的故事。 守护蓝天 精准管控空气质量 同安的空气环境质量管控工作,可以用“精准”二字来概括。每小时,数据监测人员都会汇总、分析、上报一次数据。“同安蓝”微信工作群里,同安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渣土办、建设与交通局、各镇街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环保网格员也会不定时发来线索,及时协调、会商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 “空气质量是动态的,受气象乃至居民生活、工业企业生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稍不留神,污染指数就可能上升。因此,必须实时密切关注。”同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同安区空气质量监测点已率先全省实现各镇街全覆盖,一套“智慧+部门+网格”的现代化空气质量监管体系也已全面构建。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走航监测等手段加力污染防治精准施策。 “监测到颗粒物高,可能是有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燃烧秸秆。二氧化碳指标高,有可能是机动车、工业排放导致的。污染动态一旦出现,系统会第一时间监测和分析数据,同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根据分析结果下达调度指令。信息层层下达,巡查员会前往查实劝导;必要时,相关部门也会迅速出动、有针对性地处理空气污染问题。”同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找准源头是关键,污染治理才是根本。为此,同安区凝聚合力,打出“组合拳”。建设、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协作,制定和细化在建工地文明施工与扬尘防控标准。同安生态环境局出动执法人员,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创新实行第三方企业“环保管家”机制,梳理新改扩建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指导企业开展精准整治…… 精准到小时的监测,具体到企业的举措,不仅让辖区空气越来越好、天空越来越蓝,更为同安一流的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治理溪流 水质排名屡创佳绩 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至4月全国地表水“成绩单”。同安隘头潭断面水质位列全国第十一名,较1至3月全国排名进步九名,是全省九地市中唯一进入全国地表水质量前30名“红榜”的。其实,早在去年3月,隘头潭断面水质就已创下我省最好成绩——在国家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中排名第三。 成绩背后,凝聚着同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建设、市政园林、河长办和各镇街等多部门的智慧与汗水。 2018年以前,因截污纳管不彻底等多方面原因,西溪隘头潭国控点水质波动较大,一度难以稳定达标。 为找到突破口,同安区发动各级相关部门深入排查,区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区分管领导带队,全面摸清西溪隘头潭国控点上游的污染源底数,并采取溯源整治、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巡查执法和智慧环保等综合措施进行全方位“治水”。 “我们在汀溪中心小学(现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近发现了一处排口污染源。很多上游居民的生活污水都从这里直排入西溪。”汀溪镇副镇长马铭飘回忆道。发现问题后,汀溪镇随即上报区政府。很快,汀溪街污水管网改造、灌溉渠清淤等项目形成,隘头潭国控点的水质也因此得到改善。 此外,在西溪流域,同安还大力推进农村治污项目和生态水系建设,既为乡村生态振兴奠定环境基础,也为流域水质持续向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和综合整治,2019年底,隘头潭国控点水质实现稳定达标。此后,逐年向好。2020年以来,开始登上全国地表水质量“红榜”,水质排名屡创佳绩。 为巩固治理成果,同安区探索推行“河长制”,由分管区领导、镇(街)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区级和镇级河长,将环保责任落实到人,把河道管理纳入年底绩效考评;创新设立“流域环保管家”机制,通过引入有流域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机构,助力流域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以良好水环境为依托,近年来,同安区还陆续建起了生态湿地公园、绿道和亲水平台,让居民收获“开门即公园”的便利和幸福。 同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同安区将继续落实好市委主要领导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聚焦“打造治水蓝本”的目标,依照“依法治水、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综合治理方针,让同安流域水系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面貌,为群众带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植树造林 夯实银城绿色基底 挥锹铲土,扶苗踏实,盖土浇水……西溪河畔,人们奔走忙碌,劳动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树苗扎根土壤,整齐地挺立在春风中——3月12日,同安区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在此拉开序幕。 现场,200多株广州樱、牡丹樱、黄花风铃木等树苗被种下,原本黄土裸露的西溪河畔,顿时有了绿意。同安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番,同安区特地选取了粗壮、易存活的大树苗来种植。待这些树长成后,西溪河畔的滨水景观将别具特色,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变得更加优美宜居,市民生活品质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同安区林地面积55.9万亩,超过厦门市林地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覆盖率为54.43%,为全市最高。一直以来,该区通过法律宣传、森林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等手段,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守护厦门“绿色北大门”。西溪河畔义务植树活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数据显示,2020年,同安全区共完成营造林绿化面积11868亩。2021年,还将有5400多亩的营造林落户同安。 一手抓造林,一手抓保护。同安区还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森林公安、林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判决结果涉及生态修复,而被破坏农用地又无修复条件的情况,同安法院在汀溪镇、新民镇1200余亩荒山林地创新设立异地补植“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发挥“司法+生态”作用,夯实银城绿色基底。 未来,富美新同安的画卷还将更美。同安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打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生态环境。 2021年前4月生态成绩单 1、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综合指数2.76,全市排名第一。 2、隘头潭国控点1至4月累计排名全国第十一名,连续四个月进入全国水质指数排名“红榜”。 同安2020年生态成绩单 1、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6,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排名全市第一;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2020年2月和3月,同安区西溪流域隘头潭国控断面在国家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中排名全国第六和第三,1-5月水质排名全国第二十八,上半年水质改善率排名全国第二十一,创福建省最好水平。 3、城市水质指数3.56,排名全市第一。汀溪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并提升到二类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4、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5、全区森林覆盖率54.43%,排名全市第一。森林蓄积量192.14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37286.98公顷、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1945.45万公顷、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6.87%。 6、投资561.47万元,实施“流域环保管家”项目,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全区181个入河排口和35个入海排口实行全覆盖溯源排查、定期监测、综合整治。 7、制定实施《同安区埭头溪水质提升攻坚方案》。2020年完成总投资约10.5亿元的22个项目,实现了埭头溪稳定消除黑臭。 8、深入推进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历史难题积案。2020年共检查企业2054家次,出动人员5884人次。同安生态环境局获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2020年“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党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9、2016年至今,同安区累计投入约5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安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区”“中国最美休闲胜地”“全国百佳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等荣誉称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