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2021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线上线下火热开展

2021-05-17 22:59:18  作者: 李霖 王明瀚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东南网5月17日讯(本网记者 李霖 通讯员 王明瀚)近日,不少厦门市民来到集美龙舟池,亲身体验龙舟竞渡,实地感受龙舟文化,传承龙舟精神。原来,这是厦门市集美区全新推出的全民龙舟体验季活动,是2021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记者从5月17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2021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以“颂家国情怀 传红色文化”为主题,举办包括寻龙记、“诗意集美·红色传承”第十六届集美诗歌节、第十七届海峡两岸(集美)端午文化论坛、“我们的节日·端午”仲夏龙舟游园会、全民龙舟体验季、龙舟文化奇妙夜等系列文化活动。

2021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由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委文明办、集美区文旅局、集美区文联主办,集美校委会协办,并由厦门文广会展有限公司、集美区融媒体中心承办。

“线上+线下”双模式

丰富活动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起源于陈嘉庚先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各方力量的龙舟赛事。经过赛事逐年发展,逐步升级成为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成为集美传承端午文化、龙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今年的两岸龙舟赛事依旧无法举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届龙舟文化节整体策划突出“爱国”“爱党”中心思想,在保留原有端午龙舟特色民俗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红色互动区、集市、古礼端午互动等活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龙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总结往届经验,依托当下新形势,本届龙舟文化节打破历年活动缺乏强有力记忆点的短板,通过“线上+线下”双模式,进一步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及全民参与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民众更好地感受集美区“一精神三文化”丰厚人文底蕴,弘扬端午文化、龙舟文化、爱国精神。

以龙舟赛事体验为基础,融合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即日起至6月20日的节假日及周末,公益性“全民龙舟文化体验季”都将在龙舟池举办,让更多群众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体验龙舟运动、传承龙舟精神。

融入献礼建党百年特色元素,本届龙舟文化节将举办红色文化专题汇演,并在整场活动中以红色祝福打卡等方式,歌颂中国共产党伟大发展历程,献上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此外,集美区还将举办“诗意集美·红色传承”第十六届集美诗歌节,邀请全省各地诗人共同书写红色集美。

深挖集美文化优势

发展夜间经济 助力品牌升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厦门市关于“进一步打造提升‘一区一节’文化品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推进文化强市”的建设要求,本届龙舟文化节将以“一精神三文化”为引领,继续深挖集美人文特质和资源优势,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活动模式,向社会大众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龙舟文化。

本届龙舟文化节将聚焦集美区文旅发展方向,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与品味,同时注重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以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历史渊源文化,开展越来越多的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文化盛宴,充分发挥对台交流平台的作用,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除了在节假日及周末的白天举办“全民龙舟文化体验季”外,夜间的龙舟池同样精彩非凡。作为集美特色景点之一,其夜景大受好评,已成为深受周边民众、学生喜爱的夜游场所。本届龙舟文化节拟打破活动时间局限于日间时段的惯例,在夜间开展夜游龙舟池活动,针对各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参与环节,以夜间游园会、文艺联欢等活动,打造全民参与的龙舟文化盛宴,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深挖集美“一精神三文化”,本届龙舟文化节与集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聚焦传统文化、聚焦龙舟文化、聚焦集美人文建设等内容,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集美)端午文化论坛,邀请网红KOL线上直播,通过线上“寻龙记”,线上线下融合挖掘和记录集美的龙舟文化故事,有效传播“人文集美”,助力集美龙舟文化品牌升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