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大学:向海而生百年路 奋楫争先立潮头

2021-03-26 11:16:24  作者: 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向海而生百年路 奋楫争先立潮头

——写在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东南网3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鹭岛之南,五老峰下,群贤楼前,矗立着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的雕像,先生托帽于胸前,目视前方。

不远处,年轻学子沐浴着阳光,在昔日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上奔跑;极目远眺,连接台湾海峡通向太平洋的万顷波涛叩打着百年来不变的节拍。

一个世纪前,下南洋谋发展的陈嘉庚先生怀揣着教育救国、振兴中华的一腔热忱,漂洋过海归国,在厦门岛上创设了厦门大学。

向海而生,以海为怀,走过百个四季轮回的厦门大学在时代的洪流中奋楫争先,逐浪前行,“海”的元素始终涌动在学校的血液之中,海丝、海峡、海洋成为学校独具的“三海”优势——

与有着“深蓝基因”的福建共呼吸,厦门大学自创立起,便以“阐扬世界文化”为办学宗旨之一,以海洋为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服务“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身处对台前沿的特区厦门,厦门大学面向海峡,成为台湾研究及对台教育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高校之一。

百年奋进路,向海再出发。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厦门大学正奋力开启新百年征程,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更精彩的奋进篇章。

深耕海洋探寻蓝色发展密码

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内,一项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院长王克坚教授团队研发的专利——源自海洋生物的新型抗菌肽正在这里全力推进产业化生产。

海洋生物新型抗菌肽的研发路,王克坚教授团队一走就是20年。针对养殖环境中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以研发安全有效、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替代品为目标,经过难以计数的反复实验之后,他们在该领域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究开发了30余种新型抗菌肽并为其命名,获得16项国家发明专利,率先取得2个由农业农村部批准的我国海洋动物抗菌肽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90余篇相关论文。

将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的大地和海洋上,他们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2019年,在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厦门团签约仪式现场,翔安区政府、厦门海嘉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共同签约了海洋活性肽科技园项目。项目专注建设海洋活性肽研究院和产业化生产基地,计划投资2亿元。

“我们正在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降低产业化成本,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福建的蓝色经济发展,为广大渔民带来实惠。”让王克坚教授欣喜的是,目前相关产品在示范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解锁蓝色海洋的奥秘,探寻发展密码,这只是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建设和研究所结出的众多果实之一。临海而生的厦门大学从未辜负这片蔚蓝的温柔包容和赠予,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中,海洋学科正是厦大精心打磨、闪闪发光的珍珠之一。

1946年,中国高校的第一个海洋学系在厦门大学宣告成立,被称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摇篮”。1955年,厦门大学教授郑重和金德祥开始招收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生,这是厦大在全国率先培养首批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

作为厦门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的海洋学科持续吸引着目光,学校不仅拥有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遥感大数据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重要涉海科研平台和重大设施,在海洋科研领域也持续深入——厦大研究团队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水声通信设备已批量应用于国防安全、海洋工程领域;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参与领衔编写发布《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向世界推介海洋综合管理的“厦门经验”;去年12月,由厦门大学参与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可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洪水监测等提供有力支持;作为全球海洋碳汇研究牵头单位的厦大成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持续深化相关研究……

连接海峡架起两岸交流桥梁

1921年,陈嘉庚先生选择在厦门演武场——昔日郑成功的练兵场上建起厦门大学,百年东望的牵挂与情缘亦就此种下。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在两岸间牵肠回荡的著名诗歌,就来自于厦门大学1948届校友余光中。

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与厦大率先开启往来,最早招收台湾学生。在台湾的战后重建中,凝聚了一批厦大毕业生的力量——助力台湾跻身亚洲四小龙的“十大建设”中,有六项由长汀厦大学子主持或参与主持。

斗转星移,弦歌不辍,厦门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发挥区位优势,架起连接海峡两岸的桥梁。

1995年,厦大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了两岸高校第一份交流协议书,拉开了对台学术合作与交流的序幕。目前,厦门大学是大陆对台招生最为活跃且招收台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与台湾地区的30余所院校开展校际合作,每年逾千名师生开展互访互派、科研合作、学术会议、田野调查等实质性合作。

筹备迎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活动中,也有着不少台生的身影。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大三的台生卢昱宏积极参与学校“百部短视频共迎厦大建校百年”的宣传工作,今年寒假,校庆主题视频拍摄工作让留在厦大过年的他每天都很充实。他说,作为一个台生能参与到厦大百年校庆中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体验。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80年第一个专门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厦大台湾研究所成立,2004年升格为台湾研究院,该院创办了第一份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刊物,成立大陆第一个专门研究台湾的民间学术机构,承担委托调研课题上百项,提交相关决策咨询报告300多篇,在大陆高校中位列前沿……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厦门大学在涉台研究方面积极贡献着力量。

与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共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福建省检察院共建大陆首个两岸司法制度智库“海峡两岸检察制度研究中心”……作为对台科技、文化、教育交流重要窗口的厦门大学主动担当,在学术交流、民间交流中不断增进两岸情谊与共识。

服务海丝奋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近期,厦门大学海洋科考船“嘉庚号”停泊在厦门高崎码头,在即将来临的百年校庆期间,这艘漂洋过海归来的“海上厦大”将向厦大校友敞开怀抱。

依托这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级巨轮所搭建的科考平台,厦门大学将嘉庚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由厦大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发起,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共同牵头,厦门大学首创了“海丝学堂”海上实践性人才培养项目,让本科生海上实践性教学从“浅蓝”走向“深蓝”,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扎实实践技能的海洋学科拔尖人才。

以“海上厦大”之名,中国海洋科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有序推进,厦大同时探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走出去”,与世界文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事实上,从诞生之日起,厦门大学就流淌着“博集东西”“兼容并包”的血液。

即使在抗战时期,内迁闽西长汀的厦大,仍弦歌不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不少国际学者前来参观访问。1944年,英国皇家学会著名学者李约瑟访问厦大,美国地质地理专家葛德石也在到访后,盛赞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

开放办学,初心不变。截至2020年底,厦大已与全球257所高校签署校际交流协议,其中全球排名前200名的高校51所;发起全球八校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参与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等10多个合作平台;与全球12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合作建设14所孔子学院,培养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身处海丝核心区的厦门大学进一步加速开放办学的步伐。2016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雪州雪邦沙叻丁宜校区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厦门大学成为第一所在海外建立分校的中国大学。目前,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促进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回首百年路,艰辛与辉煌并存,展望全新征程,铭记初心和使命,厦门大学始终朝着建设“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世界一流大学之目标奋力奔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