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李林纪念园
2021-03-17 10:20:41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为救国而来 逐红色北上 热血铸就抗日巾帼传奇 “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李林纪念园,寻访华侨革命烈士李林留存于集美中学的故事 1929年李林随养母回国,后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1940年她英勇战死在晋绥边区抗日战场。牺牲时,李林不仅是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还是怀着3个月身孕的母亲。周恩来称她为“中国的贞德”,贺龙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如今,这位英烈的塑像就屹立在她的母校集美中学校园内,但知道的人并不太多。早春三月,“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报道组走进李林园实地寻访。在历届校友的印记中,在李林亲属的回忆里,这位女英雄生如夏花,短暂却绚丽无比。原籍漳州的她,在厦门度过了诗一般的青春时代,最终追逐红色的报国之路而去,直到献出年轻的生命…… 现场 秀若师姐 陪伴成长 “李林在我们学校读书的时候,不到16岁,和我们一样大。那时,她名叫李秀若。”李林园和李林馆都位于集美中学内,迎上前来的,是几名中学师生——与其说他们是来负责接待和讲解的,不如说,他们更像是在介绍一位朝夕相处的同伴。他们亲昵地把李林称为“秀若师姐”。 园林葱翠,塑像挺拔。李林园建于1990年,坐落于集美中学延平楼和南熏楼的中间空地。最瞩目的是正中的李林铜像,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她的飒爽英姿——抗日沙场上,李林跃马提枪,在疾驰的马背上扭转身体,回头射杀日寇。 每天上下学的路上,集美中学的师生都会路过李林园;教学楼里,挂着李林的照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等仪式上,李林就像一位集美中学的老友,远远注视着一代代学子长大成人。 李林铜像东面的延平楼里,设有李林纪念馆。 1933年,名字还叫作李秀若的李林,从集美女子初级中学毕业。这张珍贵的毕业证如今就在李林纪念馆里收藏,证书上留有李林的黑白照片——她一头齐耳短发,眼神从容,表情沉静。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副会长、《集美校友》原主编陈经华表示,李林当年上课、阅读和生活的地方,就是现在位于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尚忠楼群。 除了各类影像,馆里还有大幅连环画,勾勒出李林的生平。李林1915年出生在漳州塔口庵附近,生父母是江湖艺人,在街头杂耍、唱戏;出生40天后,她被李瑞奇、陈茶这对华侨夫妇收养。李林的求学路几经辗转。1931年秋天,李林以华侨子女的身份,插班进入集美幼稚师范学校就读,次年转入集美女子初级中学。1936年,李林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投身抗战前线,屡立奇功。她以牺盟会会员的身份二出雁门关,先后任中共雁北特委委员、骑兵营教导员、晋绥边工委宣传部部长和专员公署主任秘书等职。 李林牺牲那一天——1940年4月26日,在晋绥边区第九次反“围剿”战斗中,李林跨上心爱的战马,前去将日伪军引开,掩护边区专署机关和数百名群众转移突围。她率骑兵连勇猛冲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包围,牺牲时只有25岁。 校园内,李林铜像演绎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林双枪作战,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仍击毙日寇6人。最后一发子弹,李林射向自己的咽喉,誓死不当俘虏的她,倒在晋绥边区的抗日战场上。 集美中学的师生介绍说,李林牺牲时,已与战友屈健结为革命夫妻,牺牲时有3个月身孕。听到这段介绍,全场寂寂,哀思绵绵。 揭秘 青少年时期的李林: 一腔报国志 苦练基本功 集美女中的诗人和运动员 在1939年《给中共中央妇委的信》中,李林执笔写道:“在我回到中国不到半年工夫……我进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我们很天真纯洁,不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那个时期可以说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李林为什么选择了厦门?李林的外甥(李林妹妹李秀娇之子)周文盛长期撰写李林相关的回忆录,他认为:“李林是冲着这是陈嘉庚办的学校去的,她非常敬仰嘉庚先生。” 在集美女中期间,李林非常喜欢文学和体育,在语言文字上狠下功夫,也在运动锻炼中养成了较好的身体素质,为她日后的敌后宣传和正面杀敌打下了扎实基础。 李林在信里写道:“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文学,我希望我可以做一个文学家。”虽然李林最终没有成为文学家,但留下了不少让人泪目的文字。在作文中她写道:“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1937年,在华北前线的枪林弹雨中,李林写下即兴短诗《心爱的战马》:“当黄色的风沙吹起在沙滩上,我的战马快如飞,飞过山岳,飞过平川。风啊,我和你比一比;敌寇的血,染红了我的马蹄;敌寇的头,滚在我的脚底。” 除了文学,李林还曾在学校组织篮球队、排球队,一行人跑到校外、省外打学生比赛,屡次载誉而归。从学生时代到屡立战功,李林由内而外的飒爽英姿几乎从未改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